发布时间:2025-09-24 09:22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东方空间“原力-110”整机热试车成功,深蓝航天“雷霆RS”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车,微纳星空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升空……近期,无锡商业航天领域一批高新企业密集发布重磅消息。这些喜讯所蕴含的,不仅是一条串联起近300家企业的空天科技产业链,更是一条覆盖“星、箭、网、端”全领域的创新链。依托链条上各个单元所发挥的生态协同效应,无锡正加速迈入未来空天产业的星辰大海。
竞逐“最大推力”,铸就商业航天“强健心脏”
近日,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最大的开式循环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完成首次整机试车。随着试验成功的消息接连发布,中国商业航天迎来“高光时刻”。值得注意的是,两款自主研发的火箭发动机,分别来自近几年落地无锡的两家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我国目前有30个商业航天总装总测火箭工厂,而无锡就占据其中三席。在中国商业航天这一未来产业版图上,无锡正显露出创新锋芒。
本月初,东方空间传出重磅好消息:公司自主研发的“原力-110”液氧煤油发动机顺利完成了半系统热试车,并成功验证了涡轮泵和燃气发生器的设计。涡轮泵和燃气发生器是发动机里占据“绝对C位”的核心部件,简单来说,成功试车说明发动机里最关键的“打气筒”和“小炉子”都跑得又稳又顺,整个设计逻辑被证明可靠,这也为东方空间“引力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推进奠定了基础。不到半个月后,东方空间就完成了“原力-110”发动机首台整机热试车,即将开启“原力”系列发动机小批量生产及交付的快节奏。
据介绍,“原力-110”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平面推力达110吨,是目前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且具备40%—110%深度变推能力,作为“引力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主动力发动机,为可重复使用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动力支撑。
就在“原力-110”发动机完成了首台整机热试车消息公布后的次日,无锡另一家商业航天企业——深蓝航天也发布消息,130吨级“雷霆RS”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机点火试验成功。“雷霆RS”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针栓式喷注器,海平面推力达130吨,相当于可以同时推起100多辆小汽车,是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最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可根据不同的载荷重量、轨道要求等任务需求,在50%—110%的范围内精准调节推力大小,确保火箭以最优弹道进入预定轨道。
“无锡生产基地相当于我们的火箭和发动机的‘产房’。” 深蓝航天生产制造负责人张成聪介绍,无锡基地达到满产后,每年将有3发液体火箭、50台发动机从这里总装出厂。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总装基地今年5月刚投用,在4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了首台“雷霆RS”交付和全系统整机试车,深蓝航天在锡跑出了研发生产“加速度”。
发力“造箭用星”,打造卫星制造“超级工厂”
在无锡的商业航天版图上,光芒闪耀的不止火箭研制这一条产业链。最近,卫星产业链也频频传来喜讯。
上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一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其中一颗卫星就由落地无锡的高新技术企业——微纳星空承制。加上最近发射的这颗卫星,微纳星空已成功研制并发射28颗卫星,覆盖10千克—1000千克级范围,涉及窄带低功耗通信、宽带互联网卫星通信和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国内首颗由民企研制的0.5米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泰景三号01星,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泰景四号01星,首颗商业Ku波段相控阵雷达遥感卫星——泰景四号03星等开创性的“明星产品”。
“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后,最快每20至25天就可以生产一颗中大级卫星。”微纳星空华东区政务总监鹿晓倩告诉记者,落地无锡的微纳星空商业卫星制造基地项目已完成工程所有桩基施工,基地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商业卫星制造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超级工厂”,每年可生产200千克—500千克级卫星产品150颗以上,可以满足企业自建星座、国家卫星互联网项目、代建商业客户卫星星座等任务的需要。
本月底,由国内首家运营SAR遥感卫星的商业公司——天仪研究院研制的“TYSAR遥感卫星”预计将在锡正式投产。自一年前落户无锡市以来,天仪研究院总部基地正在打造数字化卫星制造中心、区域运营中心及数据中心,致力于SAR遥感卫星大规模组网建设“TYSAR遥感卫星”的投产将为无锡卫星产业链的发展添上精彩一笔。
据统计,近两年,无锡发力招引商业航天产业头部企业,已在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集聚规上企业120多家,占全省比例超三成,包括紫微科技、银河航天、微纳星空、遨天科技、紫微宇通等全国近80%的空天产业头部企业已落子无锡。
作为商业航天领域最主要的两条产业链,无锡的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链条上都集聚起熠熠星光,“造箭用星”产业格局初现。随着一个个项目投用达产,用“无锡造”火箭发射“无锡造”卫星有望在不久的未来成为现实。
优化生态协同,培育空天产业“创新沃土”
就在“造箭用星”格局一步步拓展的同时,围绕商业航天布局的全产业链正在无锡各地扎根。从整机制造到组件配套,从航天材料到卫星应用,产业链上聚集起近300家企业。这些企业犹如链条上的精密咬合的齿轮,环环相扣、彼此支撑,显示出无锡空天产业科创生态圈的协同效应。
据统计,东方空间在无锡全流程研发、装配以及制造的“原力-110”液氧煤油发动机,零部件无锡本土化率达65%。近期为东方空间提供试车服务的,就是同样落地在无锡的寰宇航天。作为东方空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寰宇航天在动力热试车及结构系统方面持续为东方空间提供服务与产能。
由无锡另一家落地企业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于近日完成一级动力系统试车,背后同样有寰宇航天的助力。去年,寰宇航天承接了“天龙三号”火箭贮箱的制造业务,配合天兵科技开展“天龙三号”结构系统设计及制造工艺的创新探索。
为空天产业“发展共同体”加把力,无锡不断完善载体、基金、智库配套。梁溪区积极打造“产业+基金”模式,设立科创产业、数字经济、国联金沙江空天产业、民生空天产业四大基金,组建了科创产业、数字经济两个百亿规模基金,已集聚基金规模超600亿元。惠山高新区则成立了3支产业母基金,资金总规模45亿元,另有6支航空航天产业的专项基金,资金总规模73.7亿元。无锡经开区编制了深海空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未来产业成长,并为此设立了10亿元资金池。
下月,无锡(梁溪)空间信息产业园即将开园。深化“产业集群+特色园区”模式,梁溪区已规划9个空天产业园区,提供15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载体。惠山区则将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园作为发展空天产业的核心载体,规划了“一箭三星”的商业航天布局。位于无锡经开区的“无锡星谷”空天信息全产业链特色园区和江阴绮山湖科创谷空天产业园也已签约,将进一步优化无锡在火箭制造、卫星应用等关键环节的产业布局。
先进涡轮动力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北航蓝天科创中心、太湖空天动力研究院……一个个空天产业“智库”落地无锡集聚起优质科创资源,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先进模式。这些高端平台如同点燃创新引擎的“智慧火种”,与产业基金、特色园区共同绘就一幅“火箭腾空、卫星组网、应用落地”的未来产业生态全景图。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