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供给侧改革 > 农业生产指导 > 正文

抓好关键措施落实 促进秋粮丰产丰收 ——水稻当前及中后期管理意见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信息索引号 014006438/2025-03777 生成日期 2025-07-28 公开日期 2025-07-28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全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是搭建丰产架子、建立高产群体的关键期。各地要切实加强因苗分类指导,围绕促壮稳长攻大穗、防灾减灾保丰收目标,指导农户落实好科学管水、拔节孕穗肥施用、防灾减灾等关键举措,培育健壮个体和高产群体,努力提高水稻单产,实现“以秋补夏”和全年粮食丰收目标。

  全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是搭建丰产架子、建立高产群体的关键期。各地要切实加强因苗分类指导,围绕促壮稳长攻大穗、防灾减灾保丰收目标,指导农户落实好科学管水、拔节孕穗肥施用、防灾减灾等关键举措,培育健壮个体和高产群体,努力提高水稻单产,实现“以秋补夏”和全年粮食丰收目标。

  一、当前苗情特点及管理情况

  今年大面积水稻栽种期与梅雨期重叠,机插稻返青活棵快,直播稻出苗早、齐,加上今年出梅早,出梅后高温、少雨、强光照,水稻苗情属于早发年景,为足穗奠定较好基础。

  1、生育进程略快,个体素质较好。根据市苗情监测,7月25日,全市平均叶龄12.14叶,比上年和前10年同期平均分别快0.48叶和0.72叶,其中机插稻叶龄12.32叶,较上年同期快0.72叶,直播稻叶龄11.53叶,较上年同期快0.34叶。另据全市高峰苗期苗情考查,苗高48.2cm, 比去年同期矮1.3cm;地上部分百株鲜重418.8克,比去年增10.1克;单株叶面积158.1cm2,比上年同期增7.9cm2,个体素质好于上年同期。

  2、群体正常偏大,足穗基础较好。今年水稻栽种基础好,加上天气条件有利,积温高、光照足有利于发苗。据全市苗情监测,今年7月5日全市苗数已超过穗数苗,7月15日达到高峰苗,高峰苗到达时间比常年早5天左右,高峰苗数39.1万/亩,为历年来最高,达到高峰苗时叶龄10.36叶,7月20日已经降苗。7月25日全市苗数34.0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2.8万/亩,比近10年同期平均增0.5万/亩,另据高峰苗期考查,全市3叶以上大茎蘖达到27.3万/亩,比上年同期增2.9万/亩,足穗基础好,且大茎蘖数多为攻大穗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气象条件有利,前期病虫危害较轻。据气象资料,6月21日-7月20日,积温901.9℃、降雨量124.8mm、光照21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36.7℃、少298mm、多115.6小时,比前10年同期平均多76℃、少150mm、多98.1小时。积温高、雨水少,今年前期病虫发生危害较轻,全市大面积在7月底8月初进行第一次病虫防治,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此外,由于今年栽种基础好、发苗早,今年前期肥料施用量少于上年同期。从全市苗情监测点农户调查看,今年水稻基肥+分蘖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9、2.8、4.3公斤/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少1.3公斤/亩、0.2公斤/亩和增0.1公斤/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今年水稻前中期苗情基础和管理情况较好,但从踏田情况看,大面积生产上苗情和管理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仍有少部分晚栽晚播田块或化除过程中造成药害田块,发苗偏慢、叶龄偏小,有的苗数尚不足25万/亩,有的叶龄5-6叶,比大面积少6叶左右;二是部分复垦的直播稻田草害控制难度大;三是今年水稻群体偏大,部分地区搁田措施尚未到位,到7月25日仍未降苗,后期遇不利气候条件有倒伏风险。另外,中后期气象灾害(高温、暴雨、台风等)和病虫害危害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三、中后期管理意见

  当前,大面积水稻即将进入拔节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也是高效肥水管理的关键期。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和优质高效目标,根据当前苗情及存在的问题,坚持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立足防灾减灾,强化搁田、拔节孕穗肥施用、穗期病虫防治等关键措施落实,推动平衡增产和单产提升,努力实现全年粮食丰产丰收。

  1、加强水浆管理,促进高产优质。一是继续抓好搁田,实现壮秆防倒。 搁田可控制无效分蘖生长和基部节间的伸长,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同时能促进叶色褪淡落黄,为施好拔节孕穗肥创造条件。今年大面积生产上群体总体偏大、天气持续晴好、前中期病虫发生轻,十分有利于搁田措施落实。从踏田调查看,部分地区和田块搁田措施仍未到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发动和宣传指导,针对部分搁田未到位田块要立即断水,对田块不平的要开沟排水,确保在月底月初搁好田,达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田表见新根、叶色褪淡、叶片挺直。对少部分群体不足的田块可带肥软搁田,促进根系生长和争取足穗。对已搁田到位的田块也要防止灌深水或雨后长期积水,确保土壤不回烂。二是加强后期水浆管理,养根保叶增重。水稻后期水浆管理是否到位对粒重影响较大,特别是10月份遇雨水偏少的年份如果灌水不到位对单产和品质提升都极为不利。中后期水稻田水分管理要求除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外,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增强根系活力,实现清秀活熟,提高结实率、粒重和出米率。要谨防后期断水过早,一般宜在成熟前一周左右视天气情况,要再上一次跑马水,然后自然落干,为适时收获和秋种创造好的墒情。

  2、施好拔节孕穗肥,攻大穗大粒。施好拔节孕穗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今年全市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占比大和部分田块群体偏大、苗情存在不平衡性,要因田因苗制宜,分类指导施好拔节孕穗肥。对于群体正常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要兼顾高产优质,重点施好促花肥,时间上一般在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施用。对于南粳46、苏香粳100、沪软玉1号等生育期长的晚粳品种,建议在8月10日前后施用;对于南粳5055、银香38、苏粳1180等早熟晚粳品种,建议在8月初前后施用。数量上以一次施用为主,根据今年水稻前中期施肥数量不高和高温强光照植株消耗较多的实际,拔节孕穗肥可适当增加用量,以氮钾复配专用肥为主,一般亩施氮钾复配肥或45%高浓度复混肥15-20公斤+尿素7.5-10公斤,或氯化钾10公斤+尿素10-15公斤,抽穗前视叶色和长势补平衡肥5公斤尿素。对于常规高产水稻品种,提倡拔节孕穗肥分二次施用,第一次在水稻主茎倒4叶露尖时亩施氮钾专用肥或高复10-15公斤+尿素5-7.5公斤,大面积在8月初前后,10天后再酌情亩施尿素5-7.5公斤。对于直播稻,建议在主茎倒3叶露尖时(8月10日前后)一次亩施氮钾专用肥或45%高浓度复混肥10-15公斤+尿素5-7.5公斤。对于群体小、叶色落黄早的田块,要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对群体较大、叶色较深的田块,要等叶色褪淡时施用,用量也要适当减少。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防治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1-2次。

  3、强化防灾减灾,努力夺取秋粮丰收。加强灾情监测和病虫情会商,及时发布针对性防灾减灾工作预案,有效组织抗灾减灾。对可能出现的中后期高温对水稻穗分化和灌浆结实的影响,指导农户通过昼灌夜排的方式降低温度减少高温影响,也可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减轻高温影响;对可能出现的台风和短时强降雨,要通过搁田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及时疏通田内外沟系等,确保排水畅通,积极主动应对;对灌浆期可能出现的低温,指导农户灌深水提高地温或夜灌昼排,减轻低温影响;加强病虫情监测,组织好病虫防治,特别是今年水稻群体偏大,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治;针对今年优良食味品种面积大,重点抓好稻瘟病防治;对少部分重草田,要组织人工拔草,切实减轻病虫草危害,努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来源: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