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美丽中国宣传周”无锡专题新闻发布会

“美丽中国宣传周”无锡专题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5年6月4日9:30分
  • 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
  • 本期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单婷婷
  • 出席领导: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意中、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兰兰、市水利局副局长叶海舟、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晓庆

  • 文字实录

美丽中国宣传周无锡专题新闻发布会

无锡市生态环境局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向长期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向大家发布《2024年无锡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并介绍美丽无锡建设整体工作安排。

  全面推进美丽无锡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充分体现,是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2024年,我市以美丽无锡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大气环境方面,“天更蓝了”。2024年,全市细颗粒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23年改善了1微克/立方米,连续5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实现多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高,2024年为83.9%,达到307天,比2023年多了6天,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近年来,大家抬头仰望,蓝天如洗、白云悠扬的日子越来越多了,朋友圈里更见证了更多的蓝天和白云。

  水生态环境方面,“水更清了”。2024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省考河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连续三年保持100%;太湖无锡水域连续17年实现安全度夏,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年度达到Ⅲ类,达到“良好”湖泊标准。长江干流无锡段水质达到Ⅱ类,稳定达到优级水平;9条通江支流水质也均为II类。26条出入湖河流中,15条出入湖河流水质类别达Ⅱ类,较2023年增加了6条。

  自然生态方面,“人与自然更和谐了”。2024年,全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55.97,同比增加0.05,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质量稳中有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小动物在无锡“安家”“歇脚”,比如太湖鼋头渚已成为游客打卡红嘴鸥的必选之地,每一次游客设身处地用镜头去捕捉那些可爱身影,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此外,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从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来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无锡的“颜值”越来越高了。

  2024年无锡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美丽无锡建设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经过反复研究和认真谋划,2024年11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了《全面推进美丽无锡建设的行动计划》(锡政发〔2024〕24号),科学擘画了美丽无锡建设的战略蓝图,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丽无锡建设站上了新的起点。

  《行动计划》确定美丽无锡建设分三个阶段,具体是:“十四五”深入攻坚,到2025年,美丽无锡建设成效显著,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无锡样板有力推进;“十五五”巩固拓展,到2030年,美丽无锡基本建成,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样板;“十六五”整体提升,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无锡全面建成。《行动计划》统筹部署了八大专项行动,保障美丽无锡建设各阶段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一是实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专项行动,优化空间发展保护格局,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产业,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二是实施碧水保卫战专项行动,全面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持续抓好长江大保护,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实施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持续提升清洁生产、清洁运输、清洁城市先进性;四是实施净土保卫战专项行动,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五是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筑牢绿色自然生态屏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六是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强化宜居城市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七是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加强生态环境法治、政策和科技等支撑;八是实施生态文明影响力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构建多元参与行动体系。

  借此机会,再次向各家媒体、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美丽无锡建设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也热忱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新闻发布稿

无锡市水利局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无锡市水利局,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向大家简要介绍近年来我市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0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以河湖长制为牵引,系统治水、铁腕治污,全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标准建成2365条美丽幸福河湖,其中省级幸福河湖48条,建成数量和投资额均为全省最高,连续三年获得无锡市民心工程金奖、银奖,打造了一批“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最美城市水地标。一是水岸环境显著改善。围绕“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目标,以京杭大运河、梁溪河“两河”整治提升为突破,统筹算好安全账、生态账、产业账、文化账、民生账、城建账、经济账,打造滨水开放空间、贯通沿河慢行系统、增设休闲服务驿站,累计投资约100亿元,梁溪河、阳山荡、伯渎河、九里河、锡澄运河、小溪港等一大批 “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公众满意” 美丽幸福河湖新典型成为遍布城乡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二是河湖水质企稳向好。连续3轮对161条、552条、598条河道共计1300余条重点河道实施综合整治,累计投资近110亿元,重点整治河道水质优III比例较“十三五”初提升了78.2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全省最大,有效保障了71个国省考断面稳定达标、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特别是太湖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连续十七年实现安全度夏。三是生态优势转化发展动能。时隔20年无锡重启太湖水上游项目,串联起鼋头渚、贡湖湾等生态IP;红嘴鸥迁徙成为“顶流”景观,马拉松赛事与生态研学激活“水旅经济”;江南文脉论坛将“太湖故事”推向世界,让“太湖美”从歌词变为可触摸的文旅体验;2024年成功举办首届太湖流域水治理国际会议,并将无锡定为永久会址,适时向世界推介河湖治理的探索与实践;2024年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在宜兴成功签约落地;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的成功举办及古运河、南尖公园、鼋头渚等河湖的惊艳亮相,以“央视严选”的姿态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福祉与城市品牌塑造的有机融合,绘就了水脉、山脉、景脉、文脉交相辉映、共生共荣的生态盛景。这些不仅唤醒了无锡深厚的水韵历史文化记忆,更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将着眼全方位激活水韵无锡的“优势基因”和“流量密码”,全面优化河湖生态,让群众享受更多清水绿岸,以碧水清波描绘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壮美图景。一是提质扩面,深化幸福河湖建设。一以贯之落实河湖长制,每年按照12%的比例分级分类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重点开展“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护传承弘扬江河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到2030年“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河湖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统筹联动,深化太湖综合治理。以太湖、滆湖、蠡湖治理为重点,紧盯37条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关联骨干河道及其369条支浜,坚持内外源系统治理、上下游协同联动,深入开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城乡雨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治理、黑劣水体治理等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滆湖综合整治、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太湖新一轮生态清淤、入湖河道整治、蓝藻湖泛防控、调水引流等重点工程,计划到2030年完成清淤3456万立方米,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厚植更多绿色基底。三是守正创新,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水利”应用场景,探索非接触式“河长智”场景创新,综合运用机器狗、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船、卫星遥感、高精度监测设备等新质生产力,构建数智化“巡、防、控、管”模式,进一步提升河湖管护质效。同时,推进河湖治理管护向基层网格延伸,壮大民间河长、企业河长、河小青力量,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风尚。

  各位媒体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水韵无锡近在咫尺的美丽与幸福。

  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无锡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情况发布稿

无锡市发展改革委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根据发布会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相关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市“1+1+N+X”“双碳”政策体系和“意见引领+方案落实+要点推动+专项行动”工作体系持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各项工作进展良好。2024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1%,新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54.61亿元、同比增长20.6%。“十四五”前四年,全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超过20%,已提前完成“十四五”下降14%左右目标任务。

  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有力有序推进减煤工作,积极推广绿电绿证。去年全市单位面积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903.79千瓦/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分别达18亿千瓦时和80万张、分别同比增长190%和60%。成立全国首个“绿电绿证服务站”。全面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去年3个园区入围国家级绿色园区、9家企业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企业入围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累计数量分别达到7个、48家和10家),6个园区入围省级绿色园区、96家企业入围省级绿色工厂(累计数量分别达到8个和225家)。推进首批13家市级零碳工厂建设,成为继苏州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市级零碳工厂建设的地级市。扎实推动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去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3.67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1.86%;市区公交车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92.6%。新增绿色建筑1041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6万平方米,8个项目入围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数量蝉联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3个,特色农机化水平总体达到79.6%。创新开展“双碳”载体建设。今年推动上线无锡市碳管理平台,截至5月底平台累计注册使用人数已超2800人,生成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757份,电池、电动设备护照1234个。制定出台《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现已遴选出15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园区开展零碳园区培育建设工作。

  下一步,围绕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优化完善工作体系,制定出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节能降碳重点任务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双碳”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将“两新”政策作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鼓励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产业和低碳转型领域创新项目的投入。持续推动产业低碳发展,狠抓零碳园区、低碳企业、绿色产业“三个关键”,集成政策、资金等各类要素倾斜支持,大力推动低碳零碳标志性项目建设,加快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低碳零碳试点示范。持续推动节能降碳协同增效,建强用好无锡市碳管理平台,坚持“低价供给、足额供应”工作定位,为企业提供碳足迹核算认证、绿电绿证交易撮合等服务,更好帮助企业应对“碳关税”“碳壁垒”等问题。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持续加快城乡建设绿色转型,统筹推动建筑、市政、交通、农业、林业等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一体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和全龄友好型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等建设。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绿色化改造工程,推进绿色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高效联运体系。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1:全面建设美丽无锡,生态环境优美是非常显著的特征,更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请问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无锡市将如何推动《行动计划》落实?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新时代以来,在无锡经济总量连跨9个千亿元台阶、常住人口增加超100万人的同时,全市PM2.5浓度大幅下降60.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26.2个百分点,均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优水平,特别是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实现了从Ⅳ类到Ⅲ类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成为我国重点治理的三大湖中首个全年“良好”湖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是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强化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精准施治,协同推进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落实落细污染治理、底泥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的标杆;持之以恒抓好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长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扎实开展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确保国省考河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稳定达到100%。二是坚持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突出抓好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四气共治”,深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生活源污染治理,大力整治餐饮油烟、噪音扰民等突出问题。三是坚持“控新增、去存量、防风险、保安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治理,分类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高标准实施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整治攻坚行动和固废综合治理、建筑垃圾全链条治理。

  自然生态环境是最可观可感的生态福祉,我们将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厚植美丽无锡建设的绿色基底,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谢谢!

  记者提问2: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建成2365条美丽幸福河湖,建成数量和投资额均位居全省首位。请问,这些成绩的取得市水利局有哪些经验做法?

  答:近年来,水利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紧扣“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和“美丽无锡”建设总体部署,扎实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的更多生态底色,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幸福根基”。为积极推进美丽无锡建设,自2020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美丽河湖建设,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接续开启美丽河湖三年行动(2020-2022年)和深化美丽幸福河湖行动(2023-2025年),编制了《无锡市美丽幸福河湖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全市建成3000条以上美丽幸福河湖,到2030年基本实现全市域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推动河湖水质稳步提升、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二是强化靶向引领,提升“工作质效”。坚持长治久美的目标导向,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建管并重、一建就管,全面夯实河道长效管理主体主责。坚持攻坚克难的问题导向,聚焦美丽幸福河湖建设12项重点任务,聚力水环境、水生态、水网络等方面的痼疾顽症,统筹“控源、治污、修复”等手段,持续深化推进河湖治理的提档升级、提质扩面。坚持人民满意的结果导向,对标省《幸福河湖评价规范》,严把申报测评标准,让“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长治久安”的美丽幸福河湖画卷更加绚丽。

  三是强化协同推进,赋能“高质发展”。注重部门协同,在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市各职能部门聚力入河排口专项整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船舶污染等任务,加强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共同助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注重区域联动,聚力“四统一”平台和“六联合”路径的打造运用,畅通联合河长制运行机制,统筹推进跨界水体联保共治。注重科技赋能,充分运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聚能智慧河湖治理体系,形成“智慧巡查-精准治理-长效管护”的数字化治水闭环。

  四是强化宣贯推广,唱响“水韵无锡”。积极加大美丽幸福河湖宣传力度,结合“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评选、“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征集等活动,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新华日报》、《无锡日报》等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无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效,五年来相关报道达400篇以上。美丽幸福河湖无锡实践连续2届在苏浙沪闽皖省级河长制办公室协作机制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小溪港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随着春晚的辐射效应,展现江南水墨风韵的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梅里古镇、南尖公园等地精彩出圈,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水韵无锡的生态效应得到持续放大。

  记者提问3: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无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灵的故乡”,一条河、一棵树、一座桥……都寄托了几代人的乡愁。近几年,我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我们看到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涌现出了一批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请问我市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什么?

  答:感谢您的提问。“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美丽乡村的场景,这也许就是您刚才所说的“心灵的故乡”。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以片区化建设为重要抓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首先,介绍一下片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去年,我市从行政区域、空间形态、产业发展、自然禀赋四个维度,结合全市功能区安排和“五园五区六带”规划建设实践,将全市有条件的乡村区域划分为 11 个片区,除3个省级片区外,其余8个片区作为省级储备片区。宜南“茶乡竹海山水画廊”、锡东“稻香吴韵”、惠山江南桃花源3个片区列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建设范围,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3个。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我市《强化“四力”并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入选。

  其次,介绍一下3个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在“点”上着力。对照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有”标准,抓好11个片区内180个以上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建设。同时,探索打造10个以上“田园理想村(数字游民社区)”,健全完善青年入乡服务平台,引入和培育乡村运营团队,吸引优质青年入乡,激活乡村多元价值。二是在“线”上串联。以“主轴(美丽乡村风光带)+支线(乡村休闲精品路线)”为纽带,着力推进片区内的道路、河湖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节点串联,形成串珠成链、以点带片发展格局。三是在“片”上协同。针对环太湖、宜南山区、平原地带等不同地域地貌特征,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宅综合治理,集成推动沿线风貌、镇容村貌、农房面貌协同塑造,展现片区和谐统一、美美与共的乡村肌理。协同推动乡村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效带动富民强村,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提问4:请问市市政园林局是如何统筹推进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

  答: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市政园林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以美丽无锡建设和太湖治理为核心,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取得了一些实绩:2018年和2019年,我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在省高质量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2020年,我年我市被省住建厅确定为江苏省提质增效示范城市。2023年,无锡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成效明显,3条污水治理经验被住建部公开推广,提质增效工作连续三年获省级“333”考核第一等次。2024年,2家污水厂被国家发改委评为绿色低碳标杆厂,无锡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全省第二。截至2024年底,全市56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302.05万吨/日,市政污水主管网约9292.05公里。

  2025年,市市政园林局将继续以污水全收集、能力全提升、雨污同治共管为目标导向,统筹推进“雨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监管一体化”管理,推动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双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污水基础设施能力建设。2025年度计划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8万吨/日、新改建市政污水管网107.4公里。

  二是推进达标区扩面建设和“回头看”。城市建成区范围内271块提质增效达标区已完成,同步实施“回头看”,全面推进非建成区达标区块建设437块,实现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的全覆盖,2025年完128块。

  三是推进污水管网检测修复。2025年底完成市区剩余483公里市政污水管网排查检测,并对问题管网进行修复。

  四是推进“一厂一策”浓度提升。针对个别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的问题,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因地制宜的提出整改措施,着力提升进水浓度。

  五是优化排水管理体制机制。各市(县)区明确一个部门统筹雨污水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厂网一体化”资源整合,推进经开区“一体化”试点工作。

  六是积极对上争取资金。2025年排水项目获“两重”资金补助3.76亿元,其中污水管网0.91亿元,雨水设施及排水防涝2.85亿元。我局将积极把握各类政策窗口期,抢抓机遇,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