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要闻 > 正文

我市易积水点整治提速

发布时间:2025-05-27 06:36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去年“贝碧嘉”强降雨期间,我市部分点位积水严重,给市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昨日记者从市市政和园林局下属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获悉,过去两年我市共发现332处易积水点,目前已完成314处易积水点整治,剩余的18处,除旺庄立交、北滨路需随道路大修同步实施外,其余16处预计将于6月底前改造完成。

  有市民反映,金城高架与兴源路辅路交会处每逢大雨就积水,严重时可能造成车辆“趴窝”。在过往积水照片上见到,从兴源路辅道下来后市政道路上约有100平方米、可没过小腿膝盖的积水。“高架附近的市政道路和小区易积水有其客观原因。”专业人士介绍,高架辅道自身没有排水系统,只能依靠重力流让雨水顺着辅道流到市政道路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道路排水压力,一旦市政道路上原有雨水箅子排水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面积积水。

  作为城市易积水点的“硬骨头”,高架附近道路被纳入今年的重点改造范围。昨天下午,记者在金城高架与兴源路辅路交会处现场看到,原先一个30厘米×50厘米的收水井现已扩容成两个45厘米×70厘米的收水井,且一次性新增了6个收水井,市政部门还将通往总井的管道直径扩容了2倍,可有效提升雨水流速和收水能力。

  道路积水处理不及时,往往会“殃及池鱼”。由于地势较低,金城高架及周边几个小区的雨水都往新吴区春华路上的万裕苑小区门口聚拢,若雨势较大,可能出现积水倒灌现象。这种情况今年有望得到缓解,新吴区住建局为小区门口的雨水管道扩容6倍,并在小区大门附近新增设一个泵站,以强有力的工程措施为即将到来的主汛期做好准备。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很多道路的积水长时间难以退去。重型车辆反复碾压的道路以及一些废弃的“断头路”尤其会出现上述问题。新吴区南新一路、南新二路附近厂区众多,来往卡车频繁,以前逢雨就淹,今年新吴区住建局通过新增联合式收水井的举措为道路排水扩容。锡澄路与北环路交会处东南侧,有条已废弃的机动车道,“阻断”了人行道,一到雨天周边市民都得“蹚水过河”,“以前一个收水井都没有,积水久聚不散,市民意见很大。”市政人士表示,此次改造为该处新增设了约9米长的排水沟,将大幅提升排水能力。

  “往年汛期,针对城市易积水点,我们都得派应急抢险队进行24小时值守。遇到‘贝碧嘉’这种极端天气,市政的人力物力很难满足需求。”市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花大力气采取增设收水井、泵站、扩容管网等举措整治易积水点“硬骨头”,将有效提升城市易淹易涝点位排水能力,让市政防汛防涝更从容。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