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38/2025-02849 | 生成日期 | 2025-05-22 | 公开日期 | 2025-05-22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近日,宜兴的“江南米道”等7家农业公司培训基地入列省级农民田间学校资源库。至此,我市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已达27家。 |
近日,宜兴的“江南米道”等7家农业公司培训基地入列省级农民田间学校资源库。至此,我市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已达27家。农民田间学校不仅仅是农民就近学习技术的‘蓄水池’,也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推广的‘新阵地’,是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江南米道”公司于2023年成立农民培训基地,时常请公司农技人员或省农科院、南农大等专家到田里给农民现场授课。
按专家建议,宜兴杨巷镇种粮大户陈月生优化了施肥方法,在小麦、水稻拔节孕穗等时期,尿素使用量从传统的47.5公斤/亩压减到35公斤/亩,减少了26.31%。
这样,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每季度他还将土壤样本送到公司检测,检测出缺什么就补什么。去年,他种的水稻每亩产量比常规方式提高60公斤。
近日,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的蔬菜大棚内,一名农技员向20多名菜农讲解新到的久保田耕地机性能后,开着耕地机现场演示。
园区农业技术负责人秦艺告诉记者,园区有农户百余户,农民“眼见为实”,才会采用新机械,农民田间学校就根据菜农的喜好经常在大棚里现场讲解新技术、演示新农机。
园区每年开展培训近百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引进了一批高效喷灌设施和蔬菜播种机、耕地机等先进设备,园区去年亩均产值比周边农户高约20%。
农民田间学校让投入大、管理难度大的农业新模式步入加速推广通道。
在阳山镇,10多个村3000多亩桃田采用高标准果园建园和管理模式,综合产出效益较传统桃田提升20%以上。这都源于阳山镇的农民田间学校。“学校200亩‘样板田’让桃农看到了未来农业的现实模样,加快转变。”新管理模式发起者李小鹏说。
近几年,几乎每年到学校“样板田”参观、接受培训的农民有2000多人次,通过Y形树型布局、土壤定期检测和适时改良等种植管理环节优化,优果率提升10%。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