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农业供给侧改革 > 农业结构调整 > 正文

2025年无锡市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信息索引号 014006438/2025-02091 生成日期 2025-04-17 公开日期 2025-04-17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水稻是我市优势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和促进种粮主体增收十分关键。各地要充分挖掘种植潜力,突出优质高产品种、绿色生态技术和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推广,集聚种地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大力推进省级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市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努力实现优质稻米生产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协同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水稻是我市优势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生产对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和促进种粮主体增收十分关键。各地要充分挖掘种植潜力,突出优质高产品种、绿色生态技术和优质稻米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推广,集聚种地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大力推进省级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市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努力实现优质稻米生产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协同提升。

  一、调优品种结构,推广高产优质综抗品种

  (一)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

  品种是高产优质的基础。近几年极端天气多发,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各地在引导规模种植户注重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的同时,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抗灾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根据近年来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综合表现,以卖米为主的可选择南粳46、苏香粳100、沪软玉1号、南粳5055、苏粳1180、银香38、宁香粳9号等优质高产品种;以卖稻谷为主的可选择武运粳31号、武香粳168、嘉锡优610等高产品种;有销售渠道的可适当开发低GI米、富硒米及富锌米等特色功能稻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

  (二)继续开展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筛选

  各地在做好优质高产综抗品种推广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省级品种安全测试专项和市级绿色发展专项开展量质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品种筛选,积极引进有苗头性的高产优质综抗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和种植鉴定,为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提供科技支撑。

  二、推广高产关键技术(模式),促进单产提升

  (一)大力推广集中育秧

  各地要以市级机插秧补贴和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配套的集中育秧中心,结合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设施农业棚室改造等项目,高标准建设提升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提供代育代插、代耕代种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室内暗化齐苗、硬地摆盘炼苗、无纺布(防虫网)覆盖、喷灌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育秧技术,不断提高集中育供秧和毯(钵)苗机插技术应用比例,有力带动直播改机插。

  (二)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是因地制宜加大机插秧推广。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级财政加大机插秧推广补贴的契机,加强农机农艺配套,合力推进机插秧推广,控减直播稻面积,推进单产提升。二是抓好耕种管质量。大力推广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推广高质量栽插和管理技术,要抓实高质量耕整地,推广秸秆切碎撒匀深旋高质量还田,精细平整田面,合理控制田面高差,做细做实机插秧推广工作,坚持以移栽期倒排播种期,确保不栽超龄秧,发挥机插秧增产优势。三是落实高产绿色配套技术。做好肥水精准调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等配套技术措施落实,实现增产提质。

  (三)突出典型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一是以省级水稻高产优质片区、市级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项目实施为抓手,落实“四个清单”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各地切实开展各类丰产片建设,努力提高辐射带动效果。二是要在各类丰产片示范推广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动节水、节肥、节药、节本技术落实,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高产优质协同。加强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示范应用,提高丰产片科技水平。三是组织参加省级水稻高产竞赛,明确竞赛地块、技术人员、攻关方案,以当地主推品种为基础,配套集成因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水稻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农技人员和专家领建高产攻关田,通过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打造一批高产典型,培养一批优秀农技人员和种植能手。四是开展观摩交流。在水稻关键生育期,对高产优质片区、丰产片长势、田间管理、稻米产业化开发及对大面积的辐射带动作用等进行观摩及先进生产技术交流,推动全市水稻生产水平再上台阶。

  三、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促进水稻增产增收

  (一)强化苗情监测

  各地要集聚各类项目资源,建好水稻苗情监测点,每个高产优质片区须把苗情监测列入实施内容。加强关键农时水稻苗情信息调度,把好苗情数据报送质量,确保苗情信息客观、准确、及时。加强基层苗情信息员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以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苗情监测点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水稻苗情等智能监测。

  (二)强化技术培训和服务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成效展示和培训宣传,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稻米产业开发等主题,采用“现场+会场”、“线上+线下”等培训观摩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种植主体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推动单产提升。组织实施农技人员“三心服务”行动,开展农技人员驻点服务和县(市、区)农技推广单位挂钩指导水稻高产优质片区(丰产片),指导实施主体制定细化技术方案、集成应用“五新”技术、因时因苗合理采取田管措施,确保将高产优质、抗灾减灾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助推建成在当地具有引领性的丰产片,示范带动均衡增产。

  (三)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要加强水稻全生育期气象灾害防范应对,要注重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科学高效施肥和浅-露-搁-湿管水技术,提高植株自身抵抗能力。积极开展生长调节剂、抗逆产品等试验示范,集成应用肥水调节、化学调控等抗逆技术,提高水稻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要进一步压减直播稻,对不具备机插条件选用直播方式的农户,要加强技术指导,选择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防止灌浆期过迟遇到低温影响稻谷充实、出现青枯等影响产量和品质。要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努力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

  四、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提高种植效益

  (一)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

  鼓励省级“味稻小镇”和重点稻米生产基地参与以稻米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努力建立从种植、收获、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集机耕机收、育秧机插、植保管理、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建立完善基地+农户+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发挥好联农带农作用。

  (二)助推地产大米品牌建设

  依托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水稻主推品种品质测定工作。通过品质监测结果,引导稻米收储加工企业采购优质稻谷,促进优质优价,不断优化水稻品种结构。组织种植主体积极参加各类稻米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推介地产优质稻米,培育打造地产大米品牌。指导种植主体选择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应用绿色高效技术,加强统一化管理,应用低温烘干、分段加工技术,实施精致包装销售,助力打造中高端稻米品牌,推进优质优价、品牌溢价,提高经营效益。

  (三)加强稻米产业一二三产融合

  扶持引导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打造稻米全产业链,配套完善生产、加工、营销等全链条环节,打造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充分挖掘拓展稻米产业功能,促进稻米产业与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业态融合,实现产业多元价值,提高稻米生产综合效益。

来源:无锡市农业农村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