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9 16:26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11月6日,“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联盟2023年度大会在锡举行,吸引众多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及学术领域相关代表参加,为无锡的绿色发展聚力赋能。
近年来,无锡聚焦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形态与日俱新。今年1-9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42.3%和51.8%,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抢抓新能源风口
无锡产业动能澎湃向新
在烟波浩渺的太湖,游客们正乘坐“太湖明珠壹号”客船欣赏着秋日美景。不同于普通客船,这艘船行驶时没有隆隆的马达声,也没有尾气排放,这正是无锡首艘大型新能源客船,它的动力系统则来自无锡本土企业——赛思亿。
无锡赛思亿是水上交通运输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核心设备供应商,为科考船、工程船、客船、运输船等领域内的客户提供动力解决方案,在该领域创造了多项第一。
“像这个变频器功率模块,它是整个新能源动力的最核心的部件,更贴近船舶行业特点”据公司副总经理桑成栋介绍:“这个部件是完全由赛思亿自主可控,自己研发自己设计,实现国产替代,提升了整个赛思亿在船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着行业蝶变,无锡的不少企业正处于领跑位置,以赛思亿为例,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市场占有率全国前三,“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
”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好的土壤,桑成栋介绍:“无锡对船舶发展和新能源认识都比较超前,无锡赛思亿落户无锡将近6年,我们经营业绩增长了十倍,选择无锡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乘着新能源的“东风”,无锡航运业按下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加速键”。
在这次“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联盟2023年度大会上,大运河绿色智能航运产业创新联盟正式发起,无锡市惠山区把握大运河航运即将迎来绿色智能化的重大机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电化运河”为主的内河绿色智能航运产业规划,目标将惠山区打造成为“内河绿色智能航运的江苏样板”“电化运河先导区”“绿色智能航运创新应用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能源+基建+产业
无锡产业形态与日俱新
“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联盟成立于2022年,由中国能建牵头发起,联合新能源及基础设施领域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目前联盟成员单位已发展至279家。
联盟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融合发展领域,以“能源+基建+产业”为纽带,以产业资源协同共享为基础,以产融结合项目为载体,聚合行业优势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
无锡洗砚湖生态科技城是联盟在无锡的实践成果,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锡宜高速以北和京杭大运河以西区域,科技城各区域经济规模持续壮大,逐渐成为无锡市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未来,将以正在打造的惠山高新区为基础,发挥区内人文、环境俱佳的“洗砚湖”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集聚区域创新资源,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优化创新产业空间布局。
联盟发起单位中国能建的董事长宋海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三新联盟成立一周年之际,将大会选址无锡有特殊的用意:“我们在无锡的科技园区、零碳区都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这些绿色化、数字化、 融合化的转型在无锡的场景非常广阔,而且无锡有良好的基础,未来的示范效能更加强大。”
在“三新”联盟的助力下,又有超500亿项目在无锡落地签约,11月5日晚,总投资130亿元的中能瑞新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业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20亿元的无锡惠山钱桥绿色航运产业园区和科教城产业片区项目同步签约。
中能瑞新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产业项目,由中国能建下属中能瑞新(深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分两期建成40GWh储能电池研究及生产建设项目,同时中国能建华东建投拟在该产业片区投资打造新能源产业园。
惠山钱桥绿色航运产业园区和科教城产业片区项目由惠山区与中国能建华东建投共同投资开发,其中绿色航运产业园区项目旨在挖掘运河沿线区位优势,融入新兴产业,提升片区活力;科教城产业片区项目致力于打造产业科创平台、综合共享中心、山水创智家园。
独行快,众行远。
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优质联盟选择无锡,加码无锡,为无锡的新能源产业不断注入强劲动能。去年全市近200家新能源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550亿元、同比增长24.2%,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装备之都的无锡名片愈发闪亮。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