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公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7日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文号 锡政办发〔2023〕31号
制发机关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6-01 16:38:34
文件状态 执行中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

(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锡政办发〔20233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61日 

  

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无锡市关于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无锡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无锡市制造业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实力,有规上企业425家,2022年底实现工业总产值2066.32亿元,对无锡制造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链较为完整。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汽车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上下游零部件配套齐全的产业格局,涵盖整车制造、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电器、汽车内外饰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要产业链。现拥有整车(含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4家、特种车改装车生产企业12家;拥有底盘、车身、车架及附属件企业330余家,发动机及传动系统零部件企业30家,汽车电子企业20家,内外饰件企业16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13家。

二是优势领域较为突出。我市在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尾气后处理、汽车内外饰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等传统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一汽锡柴奥威CA6DM313升)发动机产品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威孚高科柴油动力系统高压共轨泵市场占有率80%以上,份额居行业第一;博世动力总成燃油共轨喷射系统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模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轿车保险杠生产基地;凯龙高科是柴油机SCR后处理市场领军企业;威孚力达在催化器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天奇股份在汽车制造总装智能化输送集成系统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先导智能在锂电池卷绕机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

三是技术研发实力较强。我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5个,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6个,国家级机动车辆及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高新技术企业172家,有效发明专利1844个;拥有全球灯塔工厂”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80个。

四是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我市已拥有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惠山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新吴区)2个汽车产业基地。2022年,惠山区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达到119家,实现营收451.31亿元;新吴区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达到110家,实现营收950.46亿元。

与此同时,在汽车向电动智能网联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产业链全而不优,产业升级转型相对缓慢。缺少新能源整车企业牵引,汽车零部件特别是动力系统转型难度大。集成电路产业缺乏中高端车规级芯片,没有形成车规级半导体开发验证体系,上车应用难。车联网产业缺乏商业应用的载体和场景,不具备规模化生产、产品快速迭代的条件。

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中,无锡市仅有4家企业上榜,其中前五十强有2家企业,前十强中没有上榜企业。无锡传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占比较高,受燃油车市场大幅下滑影响,无锡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及利润总额大幅下降。

三是与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融而不合。汽车和集成电路产业、汽车和车联网产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工程化、产品应用等尚未形成有效的融合发展机制和新型产业生态,导致各自的产业优势难以在汽车电动智能网联化趋势下充分发挥。

因此,无锡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问题重大且紧迫,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发展,进而巩固并扩大产业优势、补链强链,促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路径

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聚焦传统动力系统、车规级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传统汽车零部件等5条重点产业链,以转型升级、创新提升、超常发展、聚力培育、持续壮大五大路径,打造两高一链,即汽车动力产业高地和汽车芯片产业高地,做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不断促进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车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

1.转型升级传统动力系统。利用无锡在内燃机领域的传统优势,从碳中和燃料内燃机、增压器、尾气后处理三个层面分类支持相关优势企业巩固转型,在传统动力企业集聚的惠山区、江阴市、新吴区等板块,通过龙头带动、全链布局等方式,推动并加速传统动力系统转型升级,将无锡继续打造为世界一流的动力之城。碳中和燃料内燃机方面,在不改变现有燃料供给体系和内燃机制造产业链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研发以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为代表的生物质燃料和以合成甲醇、合成汽油、合成柴油为代表的合成燃料,同时加快推进氢/氨内燃机的技术开发;增压器方面,加快推进汽油内燃机增压器、高端柴油商用车增压器、新能源及替代燃料内燃机增压器、大型涡轮增压器的规模化生产,推动机械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等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升级;尾气后处理方面,从催化剂、封装集成、测试、装置4个分支进行技术转型升级,继续优化柴油机及其附配件的材料技术和设计技术,进一步提升柴油动力的节能减排水平。

2.创新提升通用传统零部件。围绕底盘零部件、汽车电子电器、汽车内外饰、精密部件、轮胎轮毂等传统领域,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同时引导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完善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系列,提升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型供应占比,着力打造一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高精尖企业。

3.超常发展车规级芯片。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结合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优势,依托无锡市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领域的产业积累,超常发展车规级芯片,培育车规级芯片IDM企业,打造车规级芯片IDM品牌,力争成为车规级芯片第一城。聚焦先进功率、控制、传感器等量大附加值高的车规级芯片开发、生产以及供应链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大批量车载芯片供货能力。

4.聚力培育智能网联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以汽车域控制器为重点,重点围绕环境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车联网与信息交互系统,加强引进智能传感器、域控制器、智能车载终端、信息娱乐系统、V2X通信系统、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聚力培育一批掌握驾舱域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底盘域控制器、整车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具有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建设能力,并进入主流车企配套体系的企业。

5.持续壮大新能源动力系统。围绕三电核心零部件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重点优化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在动力电池和电驱电控三电核心零部件领域,持续壮大一批具有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的动力电池技术,具备快速扩展产能能力以及上游资源可控的动力电池企业;持续壮大一批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电机电控技术和产品拓展能力的电机电控企业。加快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储氢系统等核心产品和膜电极、双极板、电堆、储氢瓶、高压瓶阀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布局。

三、发展目标

2025年,以创新驱动、需求导向、技术引领、资本助力为路径,全市基本建成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全国竞争力的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完成传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主要包括以下目标:

——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产业营收规模达2500亿元,整车达到20万辆以上产销规模(其中新能源整车8万辆),形成50GWh以上的汽车动力电池、150万套以上电驱动系统生产能力。

——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到2025年,产业融合建设有效运行,在汽车芯片方面,发展包括低中高端各类车规级芯片设计、制造及封测能力,车规级芯片晶圆制造产能达到月产50万片以上规模,封测模块达到年产150万套规模;在汽车域控制器方面,形成600万套以上制造能力,涵盖底盘、动力、车身、整车、驾舱、智能、互联等七大系统域控制器和中央域控。

——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到2025年,力争引进1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2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系统总成零部件企业,培育不少于25家汽车芯片及车联网骨干企业。

——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建设2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新增20家以上省级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以上智能车间,2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应用条件进一步完善。在新能源汽车应用方面,全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智慧互联的充换电设施体系,建成充电桩20万个、公共换电站60座;配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建成加氢站10座以上。

四、重点工程

(一)传统零部件强基工程

1.强企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一汽锡柴、威孚高科、博世动力、模塑集团、通用股份、凯龙高科、格尔顿传动等优势企业发挥龙头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带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持续完善。重点围绕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汽车内外饰、中小零部件及结构件、轮胎轮毂等特色领域,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鼓励企业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精技术,做大做强动力系统。在发动机、增压器、尾气处理等传统动力领域,发挥无锡动力之都的传统优势,在减量大市场中做存量博弈,坚持做大做强传统高附加值产品。加快推进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威孚高科、博世动力总成、无锡法雷奥、凯龙高科、伊顿康明斯变速器、联信离合器等传统动力系统及部件企业向电动化和清洁动力转型。开发更低排放的发动机技术,引导相关标准升级,增强传统动力竞争力,在柴油机基础上升级研发氢气发动机,率先实现在商用车主流市场应用,进一步开拓工程机械、矿区车等非道路用车动力市场。开发氢燃料发动机用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部件,开拓氢燃料动力市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3.促转型,加速推动企业升级。推动现有零部件企业技术升级,加大汽车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强化高效内燃机、高效传动系统、先进电子电器、尾气处理装置、轮毂电机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轻量化、小型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引导存量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传统动力系统及部件企业加快向电动化和清洁动力转型;底盘零部件企业加快向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等方向发展;不断推进模塑集团、华光集团、环宇汽车等车身内外饰企业在新材料开发、结构设计、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支持其全面满足整车企业和用户体验升级需要;持续提升无锡戴卡、百炼汽车零部件、锡南科技、亚太轻合金、文灿压铸、雄伟精工、鹏德汽车、富陶车辆、亚廷汽车等中小零部件和结构件企业在产品轻量化材料、轻量化设计等方面的工艺技术水平,实现节能绿色低碳制造;着力优化锦绣轮胎、通用科技等轮胎轮毂企业在安全性、低滚阻、降噪静音、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开发要求,采用绿色原料、实现清洁化生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二)整车制造升级工程

1.优布局,提升整车企业竞争力。顺应汽车电动化”“网联化趋势,逐渐降低传统燃油车型依赖,逐渐提高新能源车型占比。引导上汽大通向无锡基地导入更多电动化车型,拓宽现有产品体系,依托在MPV和皮卡领域的市场和技术储备,加快推出高性价比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同时在新能源SUV领域聚焦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快新能源车型投放,推动产品及品牌向上拓展。鼓励华晨新日主攻A00级纯电动汽车市场,研发新型全电动小型物流车,积极推进新型汽车底盘项目。支持中车新能源、常隆客车实现差异化发展,积极发展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客车,推进常隆客车引进世界领先的商用车智能驾驶公司和世界先进的汽车氢能发动机公司联合开发氢能无人驾驶商用车,打造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引新流,激发整车制造新活力。充分发挥无锡汽车零部件集聚优势,全面研究国内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需求,深入分析无锡产能尚未充分发挥的存量项目,量身定制具有竞争力的招引政策,从乘用车、商用车、工程车多角度吸引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落户无锡,继而充分发挥整车企业的链主作用,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三)新动力系统聚优工程

1.强链条,助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聚焦电池制造、关键材料、电池回收、电池装备等整条产业链,重点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动力电池技术,持续推进固态电池等新一代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在电池制造方面,支持远景动力、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天津力神、联动天翼、远东电池等企业新建或扩大产能项目,加强与整车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逐步扩大市场配套份额。支持企业向储能电池领域拓展,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全面提升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规模。在关键材料方面,重点发展第三代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支持格林美、晶石能源、东恒新能源、恩捷新材等企业继续发展动力电池配套的正极、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关键材料项目。适时引入北京当升科技、湖南长远锂科、深圳新宙邦、广州天赐材料、诺德股份、安迈特等关键材料头部企业落地。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支持格林美、天奇股份等企业形成规模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使其具备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能力,以及再资源化能力(黑粉、前驱体材料)。在电池装备方面,依托先导智能这一全球头部企业,带动一批电池装备企业发展,加强动力电池全产线、大规模和高良率智能制造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继续保持动力电池装备制造的领先优势并加快向海外市场发展,拓展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装备制造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提产能,造电驱电控无锡自主品牌。加大产品布局,加快研发高效、高密度、高集成驱动电机等技术及产品,在无锡市形成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一体化、模块化、平台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快明恒动力、吉利动力、中车浩夫尔等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在纯电动、插电式动力系统,以及节能汽车用深混动力系统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三合一”“多合一电驱动产品,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化、轻量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产品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具备为主流车企、中高端车型配套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3.聚前沿,探燃料电池发展新路径。推进氢气制储运加以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部件产业链建设,建设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应用试点示范区,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保障;鼓励企业转型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支持先导智能、威孚高科、上汽大通等产业链龙头瞄准氢能产业核心环节,加大整机产品、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制造设备的创新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重点支持项目

  

动力电池:

  

1.远景动力二期项目,产能15GWh,预计投资100亿元,预计产值105亿元;

  

2.一汽解放动力电池项目,产能20GWh,预计投资120亿元,预计产值200亿元;

  

3.天津力神动力电池项目,产能25GWh,预计投资112亿元,预计产值175亿元;

  

4.联动天翼动力电池项目,产能15GWh,预计投资100亿元,预计产值105亿元。

  

电驱动系统:

  

1.明恒动力项目:变速箱产能15万套,电机产能10万套,预计投资13.28亿元,预计产值30亿元;

  

2.吉利动力项目:电驱系统30万套,预计投资100亿元,预计产值60亿元;

  

3.中车浩夫尔项目:电控系统45万套,电机定转子45万套,动力总成30万套,预计投资10亿元,预计产值20亿元。

  

 

(四)车规级芯片超越工程

1.借优势,提升芯片全链条生产能力。依托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完善车规级芯片产业布局,聚焦车规级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宽禁带半导体(WBS)、微控制单元(MCU)、人工智能(AI)、系统级芯片(SoC)、通信芯片(CANLIN)、模拟芯片(运放、逻辑器件、电源)等领域,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在芯片设计方面,支持新洁能、锡产微芯、中科芯、中国电科58所、英迪芯、瓴芯电子等企业在加快车规级MOSFETIGBTDSPMCU、车身控制、照明控制等领域进行芯片国产替代,同时形成车规级SiC功率芯片、高性能MCUAI、大算力芯片设计能力;在晶圆制造方面,支持无锡华虹、海辰半导体等企业在8英寸、12英寸车规级晶圆制造方面发力,重点发展存储类、模拟类、电源管理、逻辑类、射频类、图像传感类晶圆制造能力,加快产能拓展,形成12万片/月以上车规级晶圆生产能力;在封装测试方面,依托长电科技、英飞凌、中微高科、基本半导体、利普思半导体等企业,加快提升车规级芯片封装水平及规模,建设功率模块、MCU等专用产线;支持紫光集团汽车电子板块各公司尽快实施包括存储、车规级晶圆测试、成品测试及封装在内的晶圆封测总部基地项目;在车规半导体检测分析方面,依托中微腾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现有的汽车半导体检测分析能力,加快建设无锡市级车规半导体实验室;在汽车半导体产学研合作与产业链协同方面,充分发挥无锡市集成电路学会、江苏省与无锡市两级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产教融合与产业链协同能力,促进无锡市汽车半导体全链条的协同创新与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通链条,培育车规级半导体IDM企业。适时引入三安光电、泰科天润等国内车规SiC头部IDM企业落地,积极培育车规级半导体IDM企业。支持中科芯等企业聚焦车规级CPUFPGASoCDSPMCU、电源芯片、通信芯片、模拟芯片等产业布局,打造汽车电子可信供应商,解决卡脖子和量大面广芯片问题。到2023年底,完成ISO26262IATF16949IEC-Q等体系建设,完善封测新建产线建设,提升封装、测试、认证等产能,保障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025年聚焦座舱SoCFPGA等产品布局,DSPMCU、电源、通信芯片等产品批量上车,掩模、晶圆、封测等产能进一步提升,开发多套工艺,助推民族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支持华润微电子等企业聚焦汽车功率半导体、MCU和传感器芯片产业链,打造汽车芯片核心工艺技术平台,加强晶圆制造能力。在功率器件、功率ICMCU和传感器产品方向建立一体化研发能力,提供汽车芯片核心产品。到2023年底,完成车规级12英寸功率器件产线建设、功率封装基地建设和8英寸MCU工艺平台升级,到2025年底,完成12英寸高性能MCU和模拟芯片、MEMS传感器产线建设。支持紫光集团汽车电子板块各公司通过虚拟IDM方式与无锡华虹进行深度捆绑合作,加快车规级核心芯片类产品研制项目建设布局,形成上下游一体的产品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强强联合的局面,到2025年,力争成为国内车规级芯片设计和晶圆生产制造头部企业。支持长城汽车加快车规级SiC晶圆制造、封装基地建设,形成120万套模组能力。支持中科芯等企业在计算类、存储类、电源类、接口类等车规级芯片开发和生产方面发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五)智能网联汽车强链工程

1.广测试,探索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构建协同的车联网测试验证环境,提高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及验证,促进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出行、交通管控、通信服务、地理信息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强招引,壮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企业跨界协同,加大研发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部件、系统。支持威孚高科、北微传感、车联天下、斯润天朗等企业研发和生产满足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规级传感器和定位产品,与域控制器供应商、自动驾驶方案商协同发展。支持无锡盛邦、莱顿电子、智驰华芯、博世、威孚等企业加大发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各类传感器等智能车载感知设备,支持航天大为、华通、中电海康等企业围绕车联网发展需求,加大拓展路侧单元设备产品系列,加快数据仓、边缘计算、感知融合系统等产品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适时引入威宁儿、万安、亚太、华为、卓视智通、宇视、镭神智能等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产品和系统方案企业落地。适机引入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蘑菇车联、仙途智能、友道智途、京东、优地科技、嘀嘀车联、T3出行、轻舟智航、图森未来、智行者、驭势科技等面向不同场景的自动驾驶头部方案商和运营企业落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六)特色园区打造工程

1.广布点,推进各区域协同发展。以江阴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为重点区域,依托惠山区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国内领先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推进全市各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江阴临港氢能产业园、锡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产业园、惠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锡山区南山车联网小镇等特色园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建平台,发挥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动力电池特色园区,建设高性能正极材料、固态电池关键电解质材料和锂负极材料的创新试验平台,具备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高性能负极材料的研发和小电芯试验验证能力,建设电池功能特性、安全、耐久、可靠性等评价技术和评价服务能力,以及电池拆解、材料构效分析评价能力,同时提供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液态锂电池、固液混合、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材料与电芯、系统测试验证服务。围绕车规级芯片特色园区,打造标准研究、测试评价、产品认证三位一体的车规级芯片公共服务平台,涵盖汽车芯片一致性、可靠性、功能安全、电磁兼容、信息安全等核心关键性能,打通国产汽车芯片上车规模应用的技术通道,建立芯片产业和汽车产业的上下游互信机制,加快形成无锡车规级芯片测试认证方面的先发优势。健全和完善新能源汽车领域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3.重产研,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推进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同济大学同惠新能源汽车创新研究院等特色园区公共平台建设,加强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顶尖汽车学院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设计、测试、工艺等一系列服务,进一步提升产学研一体化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七)企业品牌提升工程

1.广宣传,提升企业品牌效应。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鼓励整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品牌推广活动,支持企业利用国际产业合作、国内外重大活动等机会推广我市汽车品牌。引导整车企业积极赞助省内及周边地市、区县汽车产业相关活动,通过强化宣传推广,努力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与产品的认同。〔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定标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严控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江苏精品等各级荣誉,支持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大力发展汽车智能制造,推进生产企业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建设。坚持标准引领,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对标,推动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成为行业标准,通过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向高水平迈进。支持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子电器等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或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提升在各自细分领域的话语权;积极参与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电池及关键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标准化引领。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检测、认证等全流程可靠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加强构建促进自主品牌良好发展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八)配套服务保障工程

1.保基建,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统筹规划部署城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快充、快换等能源补给设施,推广居民区充电设施统建统管模式,采取有条件的运营商统建统管(招标责任制)措施,实现居民区有序充电、V2G等模式应用,支持使用绿色能源,建设完善城市级能源补给网络的信息平台,极大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网络运营服务效率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市市政集团,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积极顺应国家新能源汽车财税支持政策调整,优化持续稳定的推广应用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以公共领域电动化带动民间消费。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开展下乡活动、发放购车消费券和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扶持政策,科学规划公共运营充电设施布点,增加便捷普惠的充电服务供给;通过减免新能源汽车停车服务费,给予新购新能源汽车用户优惠充电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深入落实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链制度,统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由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专班具体负责工作推进,强化集群促进机构建设,依靠促进机构进行协调落实;加强各产业集群工作专班联动,以问题为导向,按各专班职能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对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重大项目,全市统筹规划,各区(市)板块联动,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及建设、投产等重点任务。围绕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聚焦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及时跟进项目落地及建设进度,协调解决上下衔接、政策落实、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重点汽车企业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本地企业困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定期梳理全市汽车产业链现状,针对产业链短板或缺失环节,加大重点企业招商力度,举办一些供需对接活动,同时通过重大项目引进,加快补齐产业短板、解决关键共性问题。〔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各相关产业集群工作专班〕

(二)优化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各个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广应用、企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及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支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计划和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汽车产业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三)强化人才支撑

支持江南大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联合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科技研发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鼓励企业对接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培育复合型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深入实施省双创计划”“太湖人才计划等,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对接国内外人才团队,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有效完善人才服务链条。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四)完善金融创新

推动设立市场化汽车产业集群基金,更好发挥基金在技术创新、招商引资方面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电动智能网联化汽车、车规级芯片、车联网、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持续提升金融信贷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开展新模式试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上市、挂牌、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获得融资。〔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市(县)区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附件:1.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园区

2.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3.无锡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骨干企业

责编:司法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