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6:51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水是城市的动脉
城市因水而灵动
漫步在
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河塘边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粉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景
尽显江南水韵
河畅景美的背后
离不开惠高新全体干群的
辛勤付出
让我们一起揭开
惠高新的“治水秘籍”
自“三清三治”亮颜行动开展以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以生态为本,聚焦治水护水,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完善河道水体保洁机制,对河塘进行清淤疏浚,部分河道沿岸建设生态驳岸,相关部门增加督察频率,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闭环机制,全方位立体推进水生态治理,全面落实“三清三治”亮颜行动,以实际行动书写“绿色答卷”,让周边群众充分体验水美水清的幸福。
一条河就是一个景观带
初秋时节,新开河公园内河道泛着粼粼波光,岸边芳草茵茵、鸟语花香,附近居民沿着透水步道慢慢散步,颇有几分“画中游”的意境。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建成了五台泾河、沿塘河、三条河、锡溧运河高明桥段等多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石塘湾生态清洁小流域、万张生态清洁小流域通过省级认定,河道环境大幅改善。
在治水过程中,通过湿地建设,立体种植挺水、沉水植物,进行水体循环,从而提升水质,通过块石驳岸建设、生态驳岸修复、透水混凝土步道新建、沿河建筑立面改造、景观墙绘等方法手段,对河道沿线综合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为百姓营造“出门见景,推窗见绿”的休闲场所。目前,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拥有大大小小的湿地近70个,大型湿地公园如白荡湿地、汤家桥湿地、福山大岸桥湿地等,也有中型湿地小游园如贝家桥湿地、润杨仁里桥湿地等;在各村(社区)建造颇具特色的“小游园”20余个,如钱巷小游园、张镇桥小游园等。
持之以恒推进河长制
行进在蓝天碧波的白荡,徜徉在如雾如幻的仁里桥河,漫步在夜间灯光璀璨的贝沙桥河……一块块竖立在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清流碧水两岸的河长公示牌分外引人注目,河道情况、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赫然在目。
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持之以恒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守好“责任河”,持续深化“河长制”巡查工作,压实工作责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在辖区内河道边竖立河长公示牌,每一块公示牌不仅公示出了每一条河流的守护责任人名单,也彰显出各河长当好河流“代言人”,守护河流的使命与担当。目前,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已建成近40条美丽幸福河湖,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高新区最具潜力的绿色发展增长极之一。
多元共治守护一方清水
惠山高新区(洛社镇)不断探索美丽河湖长效管护办法,全面形成公众参与机制,创新实施民间河长制、“河长+检察长”等工作机制:将志愿者、村民组长、老党员等热心群众吸纳进来,充实“河长”队伍;检察长团队进驻惠山高新区(洛社镇)重点河流,与河长们一起定期巡河。
“民间河长”肩负着河道的巡河工作,协助并监督河长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收集、反馈河湖环境、流域治理等信息,并参与清理河道地笼、河岸绿化带垃圾等活动,随着民间河长们的不断加入,河道的长效监管工作日益完善,让不少问题处在萌芽状态就能发现,并及时解决,“民间河长”通过开展环保宣传,引导社会各行业主动参与治水护水行动,为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实现水更清、河更美而贡献力量,营造全民治水的氛围。
智慧水利让治水变“智水”
智能技术手段提升治水质效,依托洛社镇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基于大数据、数字孪生、AI视觉分析、鹰眼监视等技术能力,推出“AI智能监测项目”,让美丽河湖、汛期值守、巡查河道实现“智慧提升”,真正让治水变“智水”。
“AI智能水利监测项目”共在全镇辖区内架设了203路摄像头,对全镇百余条河道以及泵站进行全天候监控,自动保存视频资料,实现站区“无人值守,有人看管”的管理新模式。据了解,高新区融合无人机巡查、视觉AI等前沿技术,打造河湖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大面积、高精度、高时效地对河湖典型问题进行监管,在释放百余名河长“工作量”的同时,用高科技精准锁定各条河道,为水环境高质量治理插上“智慧双翼”。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