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公报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文号 锡政办发〔2022〕108号
制发机关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12-30 11:01:41
文件状态 执行中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

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锡政办发〔2022108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30

  

无锡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苏制造强省〔20221号)、《无锡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2222号)、《无锡市关于构建“4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的实施意见》(锡委办发〔202275号)等文件精神,把握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在智慧交通、汽车工业等领域加速渗透和迭代升级的机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涵盖技术、标准、产品、应用、测试和服务体系的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

  在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最新技术引领下,全球汽车工业、交通产业迈入转型升级新阶段。无锡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车联网基础设施规模走在全国前列,交通信息服务、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应用引领全国之先,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特色鲜明,龙头骨干和新锐企业不断集聚,拥有推进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用户体验感、路侧基础设施覆盖率和车端渗透率有待提升,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车联网商业模式和应用仍在探索,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十四五时期,智慧交通领域将孕育车联网的庞大市场需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领域将加速技术迭代,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有力抓手和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无锡将系统布局、统筹谋划、抢抓机遇、持之以恒,加快政策与法规同步创新、基础与应用同步提质、技术与产业同步升级、运营与安全同步成熟,推动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路线,坚持一体化方向,以繁荣产业生态为宗旨,以协同创新发展为动力,以融合基础设施为底座,以安全长效运营为保障,将无锡打造成为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最佳体验地和重要风向标,为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以精管善治、惠民畅行、兴业强链为目标,建设基础设施一流、应用服务完善、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集聚发展、安全运行领先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双智试点城市,重点完成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走在前列。到2025年,建立完善高密度道路基础设施、高品质网络基础设施和高水准平台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推进通信、交通、城建、大数据等领域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实现无锡城区2000个路口、2500公里道路的车联网基础能力全覆盖,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

  ——场景应用走深走实。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慧交通应用和自动驾驶应用两大交互融合的应用体系,深度挖掘民生服务、精细治理、行业发展需求,加快应用扩容、用户增量、服务提质,围绕交通信息服务、交通优化、自动驾驶接驳和物流、环卫清扫、道路管养等场景,推进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全域、深度、商业化应用,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50%,打造全国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标杆。

  ——运营模式基本成型。到2025年,发展壮大以国企为核心的城市级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形成行之有效、用之长远的运营模式。创新形成安全高效的车联网数据互通共享模式,初步实现车联网数据商业化运营。重点开展社会服务、社会治理、行业应用等业务,与不少于50家行业龙头和市场新锐企业开展合作,逐步走上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自我造血、自负盈亏的市场化之路。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传感、5G车联网、车载操作系统、车联网数据与应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算法、车联网身份认证与安全等关键领域形成不少于10项技术专利和50项标准,构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快车联网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聚集起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深度参与国、省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整体跃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特色集聚、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内引领优势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市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强化龙头车企合作,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汇集金融、创新、人才资源,补足产业链短板,加强平台、产业园区(小镇)服务能力,加快企业集聚和发展壮大,培塑产业新高原。

  三、空间布局

  2025年,基本形成一网多带、四核六城的车联网发展空间布局。一网即建设覆盖无锡建成区和主要城镇区域共计2000个路口、2500公里道路的统一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服务网。多带即打造智能网联化的快速环路城市通行带、环太湖旅游出行带、高速国道跨区域延伸带,有效串联各区域、各枢纽并辐射延伸至周边城市。四核即重点发展锡山区、新吴区两个省级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梯度建设滨湖区、无锡经开区等产业重点集聚区和服务规模应用区。六城即深度布局梁溪科技城、锡东新城、惠山新城、蠡湖未来城、慧海湾小镇、太湖新城等区域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和商业化应用场景。

  四、重点工程

  (一)基础设施提质工程

  将车联网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和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无锡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车联网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等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先导性基础设施,配套升级车联网通信网络,实现”“基建协同发展。到2025年,形成智能网联道路建设系列标准,构建累计不少于2500公里的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智能网联道路体系,完善1000万并发量的车联网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建管中心,市交通集团、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中国移动无锡分公司、中国联通无锡分公司、中国铁塔无锡分公司、江苏有线无锡分公司,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1 基础设施体系

1.智能网联道路。根据《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指南》等系列标准,以及与智能交通设施建设同步、与道路新改扩建同步、与实际应用需求同步的三同步原则,实现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在新改扩建道路工程中随路建设,有序推进传统道路智能网联化升级改造,打造初级、中级、高级智能网联道路,实现车联网规模化、全域化覆盖。

  2.车联网重点平台。按需建设各类车联网基础性、应用性平台,重点建设城市级车联网数据管理服务平台、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平台、公安交管车联网数据服务平台以及交通管理、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公共交通出行、急救应急等多元出行服务平台。

  3.先导性基础设施。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适度加厚部署融合感知、5G基站型路侧单元、边缘计算等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域的北斗高精度融合定位网络和规模化的5G切片专网,建设高可靠、低时延的公专融合车联网通信网络,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4.品质测试环境。高水平建设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结合《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面向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开放全域测试与应用,面向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升级完善路侧设施,开放区域测试与应用。

 

(二)应用升级提档工程

  突出车联网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优势,深度开发利用车联网数据,创新商业化应用场景,打造可对话”“可感知的商业化应用服务。到2025年,开展10类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实现不少于5类商业化应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市政园林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交通集团,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2 十大应用服务

1.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最全面的出行服务、最广泛的用户触达为目标,建成覆盖全域的实施交通信息服务。综合利用车联网实时数据,通过图商、城市门户APP、车联网专业APP等渠道,呈现更精准、更生动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包含信号灯信息推送、绿波车速引导、交通流量及拥堵预警、事故及危险预警、特种车辆避让等5大类信息服务。

  2.区域交通优化服务。针对城市交通痛点、堵点和道路新改扩建、旅游旺季等带来的交通压力,综合应用全息道路、可变车道、自适应信号灯,以及基于车联网实时信息的诱导等技术,重点在锡东新城商务区、新吴区相关产业园区周边、无锡经开区高浪路沿线等交通问题较为显著区域,基于车联网技术开展区域交通优化服务,为交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重点车辆服务与管控。融合5G、北斗等技术,采集与追踪两客一危、货运、公交、急救、特勤等车辆实时数据,通过车路、车云协同,重点开展不少于30条路线的公交车,以及急救车、特勤车不同级别的道路优先通行,提升两客一危和货运卡车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驾驶行为评估、物流态势监测、车辆集散监测、车辆救援调度、车辆超载超限动态分析等车与云(V2N)管理类应用功能。

  4.自动驾驶接驳服务。以公交微循环为切入点,在各板块、新城开展全天候、全场景、全天时的规模化自动驾驶微循环公交服务。加强出租营运公司、网约车企业、整车企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联动,推进全域化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在交通枢纽、大型商场等区域开展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结合租车、用车服务,探索共享汽车、汽车租赁领域自动驾驶运营新模式。

  5.自动驾驶物流应用。推进智能网联重卡、厢式货车、大型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等货运车辆在产业园区、物流场站、港口码头等场景的自动驾驶规模应用,重点打造物流园区、综合保税区、港口、大型厂矿企业的自动驾驶物流场景,高效联动智能工厂、智慧仓储等上下游场景,降低运营综合成本。跨区跨市联动,探索干线物流场景,催熟发展路径及商业模式。

  6.自动驾驶末端配送服务。聚焦末端配送及特定场景,在锡东新城商务区、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区、雪浪小镇等区域周边,基于功能型低速无人车开展规模化自动驾驶末端配送应用,实现快递、生鲜等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试点开展各产业园区内部基于智能配送的新零售、文件交换等应用场景,催生商业模式。

  7.城市精细化治理服务。推进功能型低速无人车在环卫清扫领域的深度应用,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融合运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公交车、出租车等日常巡游车辆的前后装设备升级,开展道路管养、网格治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实现路面病害预警、市容市貌巡检、安防巡视、停车监管等创新应用。

  8.智能网联全方位测试服务。根据实际需求研究部署多功能测试场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实车测试、高级安全辅助驾驶功能测试、软硬件在环及信息安全测试、车联网及网联功能测试、电气及电子兼容环境测试等仪器设备和系统,全面匹配国家自动驾驶汽车道路交通运行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需求。

9.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应用。引领技术前沿,升级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服务,加强与奥迪、上汽、福特、吉利等车企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合作,开展更大规模、更复杂场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应用,形成标准化测试与评估体系,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演进,有效降低单车智能成本,引导产业发展新趋势。

  10.车联网数据应用服务。深挖车联网数据价值,融合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拓展汽车后市场服务,延长车联网价值链条。围绕车辆保险、维修保养等成熟商业领域,有效开发利用车联网数据,实现数据二次增值。加强与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场景的联动,开展停车、购物、娱乐、旅游等个性化引导、推荐服务,创新数字消费新模式。深度对接整车及前、后装终端企业,围绕车内服务场景,创新服务类别和模式,优化应用体验。

 

(三)运营体系构建工程

  完善城市级车联网运营管理体系,建立权属清晰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组建国资控股、市场多方参与的城市级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制定专门政策支持主体有序发展、主动作为。支持市级建设运营主体承接智慧化建设、公共出行、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政府和行业相关业务,加快与整车制造、行业管理、出行服务等商业运营主体广泛合作,构建长效商业运营模式,力争成为全市智能交通运营商。〔市交通集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大数据管理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3 建设运营主体发展方向

1.主体架构。构建国资控股、多方参与的全市车联网建设运营主体,形成市场化水平高、运行效率高、权责清晰的架构体系。积极推进与省级、区级等各类国资平台的合作,力争打造区域性车联网基础能力服务商。

  2.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国企担当,保障建设、维护、运营等方面的长期稳定投入。加大政府支撑保障力度,确保运营主体稳定运行。统筹全市车联网基础能力,推进公益性基础设施向经营性基础设施转变。

  3.专业团队。构建专业化的技术、运营、管理团队,沟通对接业内领军人物,吸引和培养3-5名核心骨干,广泛招募车联网领域各细分方向专业人才,大幅提升团队合作水平。

  4.业务能力。形成车联网体系化建设、一体化运维、商业化运营能力,开展面向政府管理部门、行业龙头企业的数据服务、应用服务,提升业务营收能力。加强重点车企合作,扩展智能网联汽车业务。

  5.金融素质。灵活运用各类政府性基金、专项债、企业债,吸引行业龙头产业发展基金、投融资机构,探索专利技术、基础设施收益权等各类质押融资方式,有效降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本,创新投融资模式。

  

 

(四)技术创新发展工程

  依托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加快突破车规级芯片和传感器、车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算法、汽车线控系统、路侧感知、边缘计算和车路协同算法等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应用,升级完善车联网基础平台数据传输、处理水平,推进北斗与差分定位融合的高精定位技术,完善车联网身份认证与安全体系。依托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化协会,组织产业链相关单位开展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等方面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双智试点工作,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相关技术导则编制工作。到2025年,新增不少于10项技术专利,累计形成不少于50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标准、导则和相关规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专栏4 重点标准领域

1.车联网基础设施领域:重点参与推进《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道路交通管理路侧智能设施信息交互接口规范》《交通信号控制机与车辆检测器间的通讯协议》《道路交通管理智能设施数字身份及认证技术规范》等标准制定。

 2.车路协同技术及设备领域:重点参与推进《道路交通管理车路协同服务信息发布接口规范》《道路交通车路协同信息服务通用技术要求》《车载计算单元设备技术要求》《车载通讯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道路交通边缘计算设备技术要求》《车身姿态控制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制定。

  3.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领域:重点参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数字身份及认证通用技术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技术要求》《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环境技术条件》《车载通讯终端设备安全要求》等标准制定。

  

 

(五)公共服务支撑工程

  重点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支撑能力,加快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国家自动驾驶汽车道路交通运行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实验室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机器驾驶人、车路交互、网络安全等产业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到2025年,累计建设不少于10家车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5 重点公共服务平台

1.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以安全为底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封闭测试场地,打造未来机器驾驶人考场,助推各大车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引领及参与车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监管服务平台,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管理工作。

  2.国家自动驾驶汽车道路交通运行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聚焦自动驾驶汽车管理体系、车辆运行安全性、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及责任认定、交通违法行为干预及处理、准入应用把关、运行安全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具体开展自动驾驶汽车遵守道路通行规则能力的测试评价,承担相关产品的质

  

量检验、产品质量争议仲裁检验。

  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构建面向5G-V2X的全面测试验证环境,增强车联网基础通信性能检测能力,提升车用无线通信(V2X)设备一致性、车载天线性能等车联网领域专项测试水平,推进远程通信终端(T-BOX)、车载交互单元(OBU)、路侧单元(RSU)等车联网通信设备的产业化进程。

  4.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面向智慧矿山和深海采矿等交通与运载场景,融合大数据、智能网联、新能源等系统性技术,促进运载装备+智能控制+网联大数据的融合创新,探索面向应用技术的产学研组织和运营模式,创建集科学研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新型研发机构。

  5.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实验室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建设九大检验检测中心,有效填补我省在智能网联车信息终端检测、整车电磁兼容检测、智能网联车用锂电池检测以及大型军工电子设备检测能力的空白。

  6.华为车联网开放实验室。为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端到端方案测试和性能优化服务;为垂直行业生态伙伴,如车企、公交、客运、物流、保险等终端、应用、集成商提供解决方案,集成技术指导、方案功能和性能验证、无线及安全认证等服务。

  7.吉利车路协同实验室。协同车企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解决车路协同当前痛点,通过开展网联汽车测试及推动应用场景落地,率先激活信号机等路端设备,同时进一步挖掘路端设备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车路协同发展。

  

 

(六)车联网产业链建强工程

  持续强化智能网联道路相关感知、通信、决策等关键设备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车路协同解决方案不断成熟和迭代升级,加快关键产品、提供高端跃升,形成车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25年,打造不少于25项行业名优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6 车联网产业链

1.路侧智能传感器。依托无锡传感器产业基础,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等路侧传感器件产业化规模,创新TOFFMCW等激光雷达产品,推广感知雷达、射频识别、环境传感、道路状态等路侧传感器应用和部署。研究多传感器、多杆位、多帧图像的融合感知技术,提高路侧的感知召回率和感知精度,赋能自动驾驶车辆的增强感知和智能交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2.路侧单元。加快攻克多模式通信、高速并行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高稳定性、高实时性的路侧单元,实现跨终端全域互联互通,支持交通信号、动态交通事件实时发布,提供盲区预警、全息路口等协同感知功能。

  3.新型智能交通设施。发展以车路协同为核心的智能交通设施,重点强化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机

  

及控制系统、智能标牌、通信天线等智能交通设施,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名优产品,打造国际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样板。

  4.边缘计算。重点研究以轻量级操作系统、边缘智能、边云协同为代表的边缘原生关键技术。重点开发边缘侧专用芯片、服务器等产品,提升边缘计算设备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5.车路协同解决方案与应用服务。持续提升车联网应用平台和服务水平,打通数据与运营,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和能力输出。推动车路协同发展进入产业化阶段,逐步形成产业链,培育国内领先的车联网技术及服务供应商。

  6.高精度地图与定位。深度协同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在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应用,审慎推进快速环路、城市主干道等的高精度地图绘制,加快高精地图标准、接口的统一。推动建筑、隧道、车库等环境融合应用多种定位技术,构建室内外稳定切换的高精度定位系统。

  

 

(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升级工程

  依托无锡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产业基础和集成电路产业优势,聚焦车规级芯片、车载智能传感器、软件算法、域控制器、线控系统等细分领域开展前沿技术攻关,提升基础和前沿技术研发实力,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品和系统的产业化进程。到2025年,形成软硬件结合、上下游联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打造不少于25项行业名优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与龙头整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7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1.车规级芯片。依托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完善车规级芯片产业布局,聚焦车规级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微控制单元(MCU)、人工智能(AI)、系统级芯片(SoC)等领域,有序突破研发、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解决卡脖子缺芯问题,推动建立车规级芯片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引导下游产业应用国产车规级芯片产品。

  2.域控制器及智能座舱。加速车规级芯片的智能化整合,研发高效、可靠的车规级模组,推进满足功能安全与预期功能安全体系要求的车规级域控制器产业化。优化仪表显示系统、视觉感知、语音交互、车载娱乐等集成与应用领域,推动智能座舱产品高端化发展。

  3.车载操作系统与决策算法。重点布局底层操作系统内核核心技术,掌握开发所需的工具链、安全体系、程序库等关键环节,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打造国产车载操作系统。重点布局自动驾驶软件算法方向,加快算法、开发工具链、仿真软件国产化替代,形成包括多融合感知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决策控制算法在内的自主可控算法体系。

  4.车载智能感知传感器。补全车规级激光雷达产业链环节,推进机械式、半固态/混合固态(微机电系统微振镜、转镜、棱镜)、纯固态(光学相控阵/泛光面阵)激光雷达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探测精度、灵敏度、分辨率和性能全面升级的车载毫米波雷达量产,推动4D毫米波雷达等新型传感器量产落地。强化双目/多目摄像头融合三维重建、可行驶区域分割等技术,打造低耗能、低

  

延迟率的具有学习能力和自我演进能力的视觉感知系统。推进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惯性导航等车载定位导航设备高端化发展。

  5.线控系统。重点研发制动力最优分配策略、系统安全、容错机制、制动能量回收、扭角一体式传感器、无刷电机控制技术和高逼真度转向路感模拟装置等线控系统关键技术。开发电子液压线控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构建高集成度的整体式线控制动方案和全场景和全车系冗余线控转向系统,打造高效、安全、稳定、低时延的线控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

  

 

(八)产业布局优化工程

  重点推进产业特色集聚和企业梯次培育。立足各区产业基础和能力,突出南山车联网小镇、山水城科教产业园、慧海湾小镇、经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和特色载体,依托投资基金等资源,加快产业特色集聚。加强行业骨干企业培育,鼓励整车、零部件、传感器、软件企业逐步发展成为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供应商、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促成企业与大院大所、行业龙头的合作,增强行业主导力。招引和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广、成长空间大的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新锐企业。到2025年,集聚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企业不少于350家,培育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和20家以上营收超亿元企业的战略梯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中心,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专栏8 产业区域化布局

江阴市:推动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在车联网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汽车电子标识、园区自动驾驶物流等车联网相关应用落地。

  宜兴市:推动无线通信设备、智能化照明设备等领域的升级发展,开拓车联网领域的应用市场。发挥宜兴城区信号灯智能化控制基础,加快与车联网融合,推进双智城市建设。

  梁溪区:积极面向车规级传感器领域,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升级,丰富产品品类,提升产品质量。重点围绕信息安全等领域,支持车联网安全技术创新、解决方案研究和推广应用,培养一批车联网安全新赛道的新锐企业。

  锡山区:重点推进省级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依托产业园区、城市更新等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加快车联网基础能力覆盖,形成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规模化应用场景,研究和优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升车联网行业应用和整体运营服务水平。加快行业龙头和新锐企业引进与长期培育,加速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传统电动自行车企业拓展功能型低速无人车业务。

  惠山区:重点加速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提升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突出整车制造企业的优势,推进商用车、改装车的智能化进程。落地典型供应链自动驾驶物流应用,推动物流行业。

  滨湖区:发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大院大所,以及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挖掘车联网+旅游/园区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促进商业模式成熟。

新吴区:重点推进省级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突出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加大企业在车规级芯片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提升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能力。强化龙头、外资等企业在车辆控制系统、智能化零部件、车规级芯片等领域的带动效应,协同推进路侧、车端智能化设备、终端、模组产业化水平。推进供应链自动驾驶物流应用商业化水平,构建卡车等商用车自动驾驶测试评价体系。

  无锡经开区:加快车联网新锐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引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车联网领域的融合应用,提升自动驾驶算法、感知算法、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水平,提升车联网应用服务水平。

  

 

(九)安全体系保障工程

  深入贯彻《数据安全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依托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等国家课题,提升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水平,加快安全产品研发与应用,推进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产业发展。(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专栏9 安全体系建设

1.身份认证与鉴权。基于商用密码数字证书、数字签名、安全芯片、软件模组等技术和组件,依托相关车联网安全信任根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联网安全信任根管理平台,提升车与云、车与路、车与车、车与设备间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安全加固等能力,加快推进跨信任域的身份认证,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商用密码应用,保障车联网通信安全。

  2.车联网安全防护。研究面向车联网安全的系统架构和部署方法,构建车联网安全检测平台,建立高效、可靠的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感知车联网环境及重要组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远程通信终端、车载交互单元、路侧单元等)的威胁态势,及时跟踪威胁情报,建立安全威胁感知分析体系。构建车联网安全靶场,综合评价车联网平台、网络链路、智能终端及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

  3.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重点依托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指导和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加快形成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细化管理规定。面向车企、汽车零部件及服务供应商,提升测试与示范场景复杂度,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和测试评价体系,加强自动驾驶风险管控,保证智能网联汽车量产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在全市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引领下,根据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双智试点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全面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业智库机构,加强分析与指导,不断完善统计调查,强化监督考核。各地区、单位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形成推进无锡车联网发展的工作合力,解决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和关键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统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二)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发布《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重点完善适应车联网发展需要的车辆管理、交通管理、数据管理、运行服务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更新《无锡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法可依的良好环境。研究制定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政策,汇聚政策资源,对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常态化运营、商业模式构建、数据开放利用、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各市(县)区出台对应的车联网专项政策,加速政策落地实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三)促进数据开放利用。以车联网与各相关行业数据交互为切入点,协调政府数据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推进多源数据采集汇聚,细化、优化数据共享规则,率先在交通管理、车辆管理等领域实现数据融合,面向车联网用户、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积极推进车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鼓励基于政府数据的价值挖掘和二次利用,创新开展数据交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交通集团)

  (四)创新金融服务手段。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先导区相关基础设施及产业化项目建设,争取对符合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地方政府专项债申报条件的提供金融支持。搭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建立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投资基金,推进股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和生产设备、产品等动产抵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交通集团)

  (五)强化多层次人才引育。依托无锡太湖人才政策,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举办人才交流会、百企千才高校行、高层次人才洽谈对接会等活动,吸引顶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本地人才就地发展。〔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健全适应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培育壮大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安全测评、数字认证、软件评测、财务审计、工程监理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兴互联网媒体和行业专业媒体,特别是发挥好无锡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合作交流效应,全方位反映无锡车联网发展的成功经验,宣传车联网产业、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责编:司法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