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江苏无锡:低碳转型向“绿”而行,绿色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1 17:10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聚焦零碳技术、低碳企业、近零碳园区三大重点”“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今年无锡十两会现场,“双碳”无疑是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内涵提升,持续提升城市魅力吸引力。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建言献策,他们都发出了哪些绿色、低碳“好声音”?

  减污降碳:城市上演“无废”变形记

  如今,“双碳”成为国家战略,这和“无废城市”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两者结合会有很大的潜力。在徐科新委员看来,对照2025年建成国家“无废城市”的目标,如何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由补短板到提质增效的质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以江阴市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为例,经过大力度大投入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固危废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置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以园区内各企业为依托建立的废弃物收运处体系也在逐步构建和完善。他认为,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并完善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支撑体系。当下,固废治理新征程已然开启,城市“无废”变形记未来将在更多地方上演。

  无锡市城建发展集团重组成立以来,迅速组建无锡市环保集团,主动融入全市“双碳”战略,加快布局装配式木结构等绿建领域,并在太湖广场提升改造、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基金PARK建设等重大项目中进行推广,还积极推进了一批土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项目。“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融入‘双碳’要素。”唐劲松代表表示,集团将加大海绵城市、木构绿建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示范和应用,在金融服务中积极探索新能源项目投资和产品发行。同时,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采用EOD模式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对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EOD模式的长效性和绿色发展示范项目的带动性。

  绿色出行: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绿色交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全市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不显著,充电换电设施建设力度不足,货物运输过度依赖货车,运输结构亟需优化调整,综合运输效率和绿色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对此,陈凤军委员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践行公交优先理念,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夯实绿色出行的主导地位。“还要加快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他说,在推动公共客运领域车辆绿色化方面,须确保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网约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城市环卫、医疗、应急车辆。其次,多措并举推动绿色车辆进入家庭,建议在停车收费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优惠。此外,要积极完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停车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推动运输结构“公转铁、公转水”也势在必行。他说,要充分挖掘无锡内河航运资源,加快建设江阴长江港口和内河港与上海港的组合港建设,推动货物“散改集”,提高无锡大宗货物航运集疏运比例。积极推进中欧接续班列工作,与南京、徐州、连云港等省内枢纽节点城市合作共建,畅通无锡至欧亚国际铁路运输。加快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等联程联运工作,形成一批服务无锡、通达全球的物流联运精品线路。

  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在于清洁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但目前无锡能源供给仍较单一,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市场化应用还不充分。

  能源转型升级的方向有哪些?王国新委员提出,光伏方面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多形式促进光伏系统应用;生物质发电方面,要把生活垃圾处置作为支撑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以资源化为发展目标,持续提升环保治理能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有序推进电代油、电代气和油改气工作,推广“气电+”模式,持续提高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此外,要重塑储能侧,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等各类微型电源组成的智能微电网,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鼓励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

  “抓住变革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他还提出,要围绕提升“4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布局,积极引入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如:在钠离子电池方面,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促进钠离子电池在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加快应用。

  城乡互动,编织美丽乡村生态“绿”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一幅幅美丽乡村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城乡双向互动不可或缺。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村产业转型注入更多动力?

  在陈阵委员看来,无锡在美丽村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硬件建设的均衡性有待提高,产业培育的协同性有待加强,长效管理的制度性有待健全。他建议要做好乡村“美丽生态”文章,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域乡村从干净整洁到生态宜居升级。同时,通过制订长效化管理措施,做好美丽乡村的长效运维管护,推行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加强网格化工作体系建设和专职化管护队伍建设,精细化描绘美丽无锡的“乡村版图”。此外,还要致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打响生态牌、田园牌,把村庄建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

  产业转型,让农村尝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甜头。陈忠强代表介绍,周铁镇践行“两山理论”、挑起“治太保源”重任,于去年年底关停了区域内所有化工企业,彻底建成“无化区”,控源截污、太湖安全度夏、太湖禁捕退捕等工作同步扎实推进,去年该流域太湖水水质首次达到地表III类水水平,空气也变好了许多。“发展不能只盯着GDP,创新驱动才是关键。”他说,周铁镇正全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拈花湾、太湖西岸科创园、华润怡宝华东生产基地等龙头项目先后成功落地,引进文旅产业、生命康养产业、现代制造业高“含绿量”的项目代替原来的捕鱼、养禽等传统作业。陈忠强认为,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应抓住产业转型发展机遇,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新经济产业转型,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源,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生态环境改善相辅相成,杜伟东代表观察到,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绿色生态提升的强大助力。“高标准农田对土壤品质、田块划分以及农田周边环境都有更高要求,现在我们种植的作物品种搭配更科学,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田周边的道路、绿化经过整治,给村民带来了更好的人居环境。”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需要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发挥集体力量,应当全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环保化农业生产、生活垃圾分类等,为乡村绿色生态提升提供最广泛、最根本性的力量。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