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公报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5日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文号 锡政发〔2022〕14号
制发机关  无锡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2-04-10 14:53:09
文件状态 执行中

市政府关于印发无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锡政发〔20221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无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22410

  (此件公开发布)

  

无锡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市、打造全国体育名城为总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引领,以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身现代化治理能力,发挥政府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2025年,建成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市民体育需求相匹配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15平方米;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47%,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5%以上;全民健身服务更加优质,各级体育组织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全市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4.5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实施《无锡市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功能区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编制出台《无锡市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优化升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构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城乡覆盖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优化市级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推动无锡市奥体中心、无锡体育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各市(县)、区补齐本级重大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完善设施布局。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空地、广场、公园、景区等资源,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加快城市绿道、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社区文体广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推广普及智能健身设施和笼式足、篮球场地建设,促进城乡“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全市各镇(街道)基本建成5个健身项目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体育活动室和多功能运动场。到2025年末,全市新建改建各级各类体育公园100个,新建健身步道600公里,新建笼式足、篮球场100片,新建智能化健身路径100套。

  

专栏1 “体育公园建设工程

  

 

  1)综合规划体育公园建设用地。结合规划体育用地、公园绿地、桥底空间、空置地、街道广场等用地进行体育公园建设。

  2)建设多类型体育公园100个。其中,建成市、市(县)区级体育公园不少于10个,各镇(街道)、村(社区)建设1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小游园,形成体系清晰、覆盖精准、功能互补的体育公园网络化格局。

  3)推进体育公园的多元化运营。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推进体育公园的市场化、多元化经营。

  

 

 

  统筹新建居住区与老城区居住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区要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老城区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摸清全市可用于全民健身的闲置资源数量、规模,推进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积极推广成功改建案例。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体育场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探索研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办法。将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纳入到城市精细化管理范畴,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办好无锡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和年度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老年人体育节、网民公益体育大会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探索举办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的社区运动会。组织参加江苏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申办和筹办长三角体育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路跑等群众喜闻乐见和飞镖、攀岩、定向、极限运动、房车露营、电子竞技、智力运动等具有前沿、时尚、消费引领特征的健身活动。持续办好涵盖社会体育、青少年体育、全民健身等各领域的跃动锡城无锡体育大联赛。积极为社会组织和市场提供指导服务,鼓励与吸引社会力量依法自主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承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奖补办法。各市(县)、区按照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要求,积极谋划打造群众身边的活动特色品牌,通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举办,不断扩大有组织健身的群体。针对职业人群的行业特点,积极推广普及工间操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尤其是职业人群和特殊群体的健身活动。

  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创新赛事活动举办新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方式,探索多渠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服务,举办网络赛事及线上指导活动,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形成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的热潮。

  

专栏2 群众性品牌赛事建设工程

  

 

  1)举办无锡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

  2)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日、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网民公益体育大会、跃动锡城无锡体育大联赛等品牌活动;

  3)组织参加省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4)申办和筹办长三角体育节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

  5)各地实现一市(县)区一品牌、一镇(街道)一特色

  

 

 

  (三)提高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水平

  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开辟运动是良医专题专栏,树立运动健身榜样、宣传运动健身方法,全面提升居民运动促进健康意识。推动体育与卫生健康部门的联动,配套出台并实施《无锡市关于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体卫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整合体育、卫生医疗资源,推动无锡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建设,重点围绕慢病健康干预、培养专业队伍、打造试点实体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有条件的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开设运动康复门诊。完善基层社区卫生保健机构职能,推动社区百姓健身房建设,使之具备收集居民健康、体质等信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职能。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实现市、市(县)区、镇(街道)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点全覆盖,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行政村和企事业单位建设实用的国民体质监测点,积极推动基层体质监测点与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的并轨运行。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建设和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户外休闲等服务内容资源库,搭建全民健身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民健身APP手机终端和智能健身硬件,建立健身路径和健身场所电子地图,推动全民健身科学化、智慧化水平。

  

专栏3 体卫深度融合落地工程

  

 

  1)加快推进体卫融合,整合体育、医疗资源,试点推动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

  2)推广开设运动康复门诊,把体育活动的生命体征纳入分级诊疗体系中;

  3)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工作,加强临床医生和全科医生开设运动处方的技能,逐步在各级医院开设体育门诊,把体育非医疗手段作为重要的健康干预手段;

  4)探索重点人群三减三健干预工作机制和适宜技术;

  5)将运动健身促进慢病防治、康复医疗纳入体育消费券使用范围;

  6完善基层卫生保健机构职能,使之具备收集居民健康、体质信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职能。

  

 

 

  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电子档案库,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大力吸收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健身教练、医护、养老等专业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和体卫融合专业培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上岗服务率和指导居民科学健身水平。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自生力强、行业影响大的独立法人组织转变。加强市属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市体育社会组织党委指导服务功能,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用党建引领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对各级体育总会进行结构性功能性改革和创新,完善内部组织机构,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在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人群类协会的基础上,将各类健身组织的服务指导向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鼓励镇(街道)建立社团、俱乐部、健身团队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组织,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向镇(街道)覆盖拓展,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指导体育社团组织积极参加等级体育社团申报工作,到2025年末,市属体育社团实现2A级全覆盖、3A级及以上占比达到40%,其中新增4A级不少于5个、5A级不少于2个。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用,鼓励活动培训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办好规范合理、覆盖全市、城乡贯通的赛事活动。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支持力度,切实提升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动力和能力。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五)促进重点人群全民健身开展

  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成立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教育与体育部门之间的合作激励机制。推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齐开足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每人掌握2项运动技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7%以上。建立统一规范、相互补充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完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支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推动体育健身设施适残化运动场所建设,对残疾人提供更具关爱温度的服务,免费增加开放场所和改进陪护条件,让乐享体育和残障趣味运动走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和机关。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少数民族体育,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全民健身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

  (六)推进全民健身协同融合发展

  加强区域融合。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融入长三角的无锡行动,积极探索区域全民健身协同发展的无锡样本。继续推动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等赛事活动的一体化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督查机制,确保学生校内、外每天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与评估力度,加大体育师资队伍与教练员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不同学龄段、不同运动项目类别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营造青少年体育健身氛围。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结合各类健身和健康主题日,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面向群众提供体卫融合科普指导服务。促进体旅融合。发挥无锡山水资源优势,利用各类体育公园、旅游景区、户外基地、产业园区等载体,融入体育健康元素,强化体育健身功能。支持规划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体育旅游综合体。打造环太湖体育旅游产业带运河体育休闲产业带,拓展特色体育项目和主题赛事活动,创建集运动休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胜地。

  (七)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营造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社会舆论氛围。讲好全民健身无锡故事,推动体育让生活更美好成为社会共识。广泛开展以影、音、书等为载体的体育健身文化宣传,提高公众对科学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提升运动健身效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无锡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和研究。推动整理并申报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展览和运动体验式内容。积极参与国际大众体育赛事交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群众体育事业的领导,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重点工作要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推进,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发展评价体系等各类社会建设指标,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机构设置,统合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组织、市场以及社会居民,构建平等协商、多元参与、协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共同体。

  (二)保障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经费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方式。各级政府要将群众体育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市民健身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对群众体育事业进行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依法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三)推进依法治体。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等法规规章,不断完善我市全民健身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居民平等享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权益。推动《无锡市全民健身条例》立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职责,建立权责明晰、管理优化、执法规范、运行高效、监管到位的地方体育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健身类企业、商业性赛事等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四)强化安全保障。加大公共体育场馆、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检查力度,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岗位行为责任。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机制。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求,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防控指引,确保体育场馆开放和重大体育赛事活动防疫安全。

  (五)优化评价机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将其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和基层体育团体自治制度,将全民健身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网格进行管理。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市民评价和反馈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

责编:司法局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