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38/2022-01482 | 生成日期 | 2022-03-24 | 公开日期 | 2022-03-24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为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举办第四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营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现制定第四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响无锡 共赢未来
二、活动时间
2022年3月—8月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无锡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市妇联、市残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协办单位: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各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
(二)大赛组委会
大赛设第四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主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市妇联、市残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无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领导任委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赛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赛事保障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
四、组织形式及赛制安排
大赛按照“1+2”模式,即1个主体赛加2个专项赛。其中,主体赛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2个项目组;2个专项赛分别为乡村振兴专项赛和青年创意专项赛。
主体赛设选拔赛、决赛两个阶段比赛;专项赛设一轮比赛。
主体赛选拔赛、专项赛由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承办,主体赛决赛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承办。
(一)主体赛
主体赛制造业项目组,既包括采矿冶炼、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产品代工、小商品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改进创新和升级迭代,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互联网TMT等新兴产业。服务业项目组,既包括商贸、餐饮、住宿、家政、物业等传统服务业项目,也包括服务研发设计、电商物流、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健康医养、文体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二)乡村振兴专项赛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
面向各类乡村创业项目,如农业科技、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商物流、乡村休闲旅游业、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乡土人才培育开发等。
(三)青年创意专项赛
面向16至35周岁高校及技工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项目类型不限,但必须有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有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五、报名参赛条件
报名参赛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历届“创响无锡”获奖项目(提名奖除外)不得参加本次全民创业大赛。
(一)主体赛、乡村振兴专项赛报名参赛条件
1.截至2022年4月30日,年满16周岁在锡创业的各类城乡劳动者,在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且未满5年的企业或机构。
2.参赛项目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产品或经营服务模式,具有较高成长潜力,且项目的技术、产品、经营均属于同一参赛主体。
3.参赛项目须为原创性创新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会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4.参赛者须为该项目的第一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员。
(二)青年创意专项赛报名参赛条件
1.项目第一创始人须为截至2022年4月30日,已满16周岁、不超过35周岁的高校及技工院校在校生、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2.项目尚未在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
3.项目在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有创新,创业计划书完整,项目具有落地潜能,未来成长潜力较大。
4.参赛项目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不会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六、组织实施
(一)宣传及报名阶段
1.宣传发动(3月)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大赛工作方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积极发动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创业基地做好本区域的宣传发动以及项目遴选工作。
2.报名及审核(4月)
时间:2022年4月30日截止。
参赛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按主体赛2个组别、乡村振兴专项赛、青年创意专项赛分类报名,不得兼报。参赛项目可在报名期内通过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就业创业云服务”专栏(http://hrss.wuxi.gov.cn/ztzl/jycyyfw/index.shtml)进行线上报名。报名需提交完整材料,并对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报名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和确认。
(二)主体赛选拔赛(5月)
时间:2022年5月31日前完成
选拔赛由赛事承办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流程自行对所承办赛事项目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分别推荐制造业项目组项目和服务业项目组项目晋级主体赛决赛,晋级数量不超过实际参赛项目数量的50%。
市级其他部门主办的“创响无锡”系列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符合参赛条件的,经推荐可直接晋级市级决赛(不参加无偿资助评审)。
(三)主体赛决赛(8月)
时间:2022年8月15日前完成
决赛采取现场路演的形式,以“5+4+1”模式进行,即项目路演5分钟,评委提问4分钟,1分钟打分。参赛项目根据得分高低排序,决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四)专项赛(5月—8月)
时间:2022年8月15日前完成
乡村振兴专项赛、青年创意专项赛以“5+4+1”模式进行,即项目路演5分钟,评委提问4分钟,1分钟打分。参赛项目根据得分高低排序,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同时获奖项目数量不超过实际参赛项目数量的50%。
大赛鼓励相关部门、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等主办“创响无锡”系列创业大赛,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颁奖典礼
举办大赛颁奖典礼活动,由组委会对获奖项目发放证书。
(六)无偿资助评审
1.评审说明
为提升创业服务质量,简化项目评审流程,提高赛事活动成效,2022年度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评审与第四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同步组织,无偿资助项目从本次大赛主体赛参赛项目中进行遴选,不再另行组织评审。
2.报名方式
2022年度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申报与第四届“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报名同步进行,采取网上申报的方式。申报2022年度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的项目,在报名大赛时需同步提交电子版《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资金申请书》,以附件形式上传,另需提交的材料暂不上传。
3.评审过程说明
主体赛选拔赛即无偿资助资格形式审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本地区无偿资助申报项目组织实地查看,通过路演等方式择优推荐项目进入专业评审,参评总数不超过90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形式审查。
晋级项目需在选拔赛结束后10日内根据《关于印发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评审及资金申领办法的通知》相关要求,提交纸质《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资金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主体赛决赛即无偿资助专业评审。根据评审分数高低确定拟资助项目、资助类别及资助金额,原则上A类项目不超过参加评审数量的10%,B类项目不超过参加评审数量的20%,C类项目不超过参加评审数量的40%。
(七)对接“中国创翼”大赛
对符合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促就业项目大赛规则的主体赛及专项赛选手,择优推荐参加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促就业项目大赛江苏省选拔赛。
七、奖励办法
(一)获奖项目奖励
1.主体赛:一二三等奖可分别获得30万、20万、10万元无偿资助奖励。
2.乡村振兴专项赛:一二三等奖可分别获得15万、10万、5万元无偿资助奖励。
3.青年创意专项赛:一二三等奖可分别获得15万、10万、5万元无偿资助奖励。
4.青年创意专项赛获奖项目先行颁发奖状,无偿资助奖励在大赛结束后6个月内在锡注册并实际经营的,方可领取。
5.经大赛评审确认的无偿资助项目,按《无锡市创业项目无偿资助评审及资金申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拨付。创业项目无偿资助不可重复享受。
6.经本次评审获得无偿资助的项目,在同一年度经其他主管部门评审通过获得市级创新、创业类项目补贴的,由市人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或资助。
(二)优秀组织奖
对大赛期间组织发动得力,社会影响力大,参赛项目多,积极举办赛事活动,成效明显的地区、部门、机构等,授予优秀组织奖。同时,视情况组织开展优秀创业导师评选,对大赛期间发挥积极作用的专家导师,授予优秀创业导师称号,可给予一定奖励。
八、组织保障
(一)持续造浓赛事氛围。活动期间,大赛组委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机构将通过各类媒体渠道,对大赛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多角度宣传报道,积极宣传大赛优秀创业项目,进一步扩大大赛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提升活动成效。
(二)精准推送创业服务。大赛组委会将组织创业导师及专业创业服务机构对项目商业计划书、路演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辅导。同时也将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为创业者搭建投融资、知识产权、法律等深度服务平台。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为进一步加强政企合作,促进资源共赢,本次大赛接受社会各界的倾情加盟,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创新创业的单位对大赛提供支持,可给予获奖项目一定的奖励。赞助金额30万元及以上可获得本次大赛独家冠名权。
以上内容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来源: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