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2022年无锡两会 > 全媒体观察 > 正文

两会视线|大势之下,如何筑就“传世之作”?

发布时间:2022-03-17 21:14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后五年,是无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新优势、为全省全国发展先行探路的关键时期。无锡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新机遇,进一步推动国家战略落地生根,切实把国家大战略转化为无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大好机遇,“于大势之下筑传世之作”?今年市两会期间,这一话题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焦点。

  热点直击

  两大战略深融

  一“锡”之地“新”潮澎湃

  大湾区、长三角已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建立与深港澳长效合作机制,实质性加快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无锡)试验区建设。”如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何实质性加快“无锡试验区建设”,于大势之下筑传世之作?两会会场内外,受访人士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两地“强强联手”意义深远。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从不同维度就这一话题进行了高质量的建言献策。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曹文彬表示,要抓住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联动、开放型经济等重点,找准跨区域合作的重点方向,强化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互利合作,推动试验区成为跨区域产业创新合作的桥头堡。他认为,尤其要用创新之锐器来突破发展的瓶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把大湾区所需和无锡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层面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在创新协同、投资促进、人才交流、信息互通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探索打破行政藩篱、深化跨区域合作的机制,全力打造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跨区域合作节点城市。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在科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氛围活跃。市科技系统将积极落实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全力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介绍,接下来将着力围绕产学研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创生态链优势互补等,多方探索合作途径,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长效机制,推动长三角和粤港澳之间加快创新资源整合,积累协同创新发展经验,争创跨区域产业创新合作桥头堡。

  去年起,滨湖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在前不久召开的2022太湖湾科创带滨湖产业发展大会上,香港被列为滨湖今年招商的重要一站。孙海东代表介绍,今年滨湖区将深化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寻求与大湾区之间在科创、产业、金融、人才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并争取突破。关注“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抢抓“双城三圈”战略规划要地,在香港设立招商驻点,加速推进大湾区科创中心实体化运作,将滨湖优势产业与大湾区创新链、人才链有效连接;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华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研祥智慧城市服务中心、无锡亚瑞国际心脑血管医院等一批优质合作项目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资源集聚。去年的一趟广州之行,让江阴市科技局局长徐飞感受颇深。“广州科学城‘黄埔实验室’集聚了我国空天、微电子等领域的顶尖院士团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霍英东研究院致力于高科技的创新研发,以高科技推动产业升级,这些都与江阴霞客湾科学城的产业定位非常契合。”徐飞说,希望未来可以把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江阴分院、广州黄埔实验室空天雷达遥感和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产业化江阴基地两个项目招引落户,为霞客湾科学城插上创新和科技翅膀,助力其加快成为引领江阴未来发展的优质增长极、活力创新源。

  “我们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从2018年至2022年,累计签订科研经费约1.5亿元,协同创新实验室就是合作的成果之一。”李崎委员表示,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是江南大学的优势专业,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优势产业的整合、研发氛围非常好,双方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在食品、生物发酵、医药以及化妆品等领域硕果颇丰。“精准高效是我们下一步合作的目标。”李崎说,强强联手的前提是合作双方要“契合”,下一步,江南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将根据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不同条件和优势,筹备建设地方转移分中心,打造一个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又面向无锡的科技创新中转站。

  抓机遇、补短板、深对接

  共建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

  “把服务推动苏锡常一体化发展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抓手,以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密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与苏州、常州的全方位高水平协作,共建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苏锡常协同发展锚固了方向,明确了定位。

  “无锡有底气,也应该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争取更多主动、更大优势。”刘玉海委员表示,今年市交通集团将继续加强与苏州、常州等毗邻城市的公交线路互联互通,并进一步完善无锡区域内的公交线网布局,助推我市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与此同时,重点发展航空产业,今年丁蜀通用机场将正式开航,届时将重点打造长三角1小时空中通勤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医保互通、异地就医一直是苏锡常协同发展的民生“刚需”。李江代表介绍,眼下,苏锡常区域医保关系转入和转出实现了在线串联办理,参保人“零跑腿”“不见面”,且办理时限缩短至10个工作日。“下一步,将推动区域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制定协同互动,落实统一的医保待遇清单制度,不断推进苏锡常区域医疗保障服务便利共享。”

  苏锡常地域相邻、人文相通、交通相连,必将在文旅领域深度携手合作。许亮委员建议,苏锡常应当从顶层设计入手,对三地的文旅资源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特别是新建大型项目时要做好“角色区分”和“错位经营”。“建议集中三地优质文旅资源,精心设计线路产品,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苏锡常旅游一卡通’,把苏锡常国际大都市区打造成极具吸引力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江南水网纵横,擦亮区域生态底色,需要三地协同发力。市人大代表、锡山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华军在锡山区长期从事基层环境治理工作,他表示,治水向来就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城市独自就能做成的事情,而是需要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作战。“联合河长制”很有必要,定期举行协商会交流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这对于打破行政壁垒最终实现共治共管十分关键。未来的联合治水,需要形成上下游统筹、左右岸联动、干支流互补的高效状态。

  话题聚焦

  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建设

  唐军代表:盐泰锡常宜铁路对于进一步凸显宜兴的区位优势,更加积极地顺应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融合趋势,意义重大。根据省里部署,该铁路今年将开工建设。宜兴将全力配合,积极推进。目前,宜兴的相关乡镇已划好征迁范围,待铁路线型确定后,尽快启动征地拆迁,全力做好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结束宜兴、无锡城区之间没有客运铁路的历史,为宜兴更好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长江美丽岸线建设

  陈奕代表:深化长江美丽岸线建设,让临江观美景成为现实,利港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充分挖掘辖区12公里沿江岸线、3公里天然滩涂、千亩芦荡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利港正全力做好湿地保护文章,把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打造成生态保护示范点。同时,争创省级湿地公园牌子,形成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文旅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带。长江窑港口“鸟岛”一期项目于去年启动。建于上世纪90年代、闲置不用的江边老厂房目前被清理了出来,计划打造成窑港文创园,成为对外展示长江的窗口、江边聚集人气的新地标。

  短评

  以“传世之心”筑就“传世之作”

  毫无疑问,进入新征程,无锡要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前列,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标志性窗口,就需要集聚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更多高端项目、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优质资源、高端项目从何而来,更高质量发展又如何实现?必须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把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全省大局与推动无锡发展高度统一,通过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持续完善无锡行动方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踔厉奋发,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把“局”做大,把“势”造强,用传世之心高点高标筑家园,用传世之作提升城市之级,更好服务协同发展大局。蓝图如何擘画,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上,描述得非常具体: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要求。

  干事创业,事在人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每一个人都是“主笔”,每一份“心力”都很珍贵,不忘昨日的艰辛,不愧今朝的托付,不负明天的美好,更加美好的无锡,将在748万无锡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