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看滨湖如何将“总蓝图”变“实景图”

发布时间:2022-01-25 19:47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太湖湾科创带

引领区建设元年

滨湖抢先布局、借势发力

把“总蓝图”变“实景图”

  2020年9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太湖湾科创带重大战略,滨湖区积极响应,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确立了打造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总目标。

  一年以来,滨湖区抢抓科创带建设战略契机,在“十四五”开局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滨湖、美丽滨湖印记愈发鲜明,较好地完成了2021年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各项目标任务。

  这一年,科创之花在滨湖竞相绽放——

  高定位明晰科创发展路径

  创新大会、发展大会、“双招双引”“六抓六促”、京沪深招商会等一系列围绕创新发展的密集活动,激发着全区上下建设科创带引领区的热情。

  全区各级强化“一盘棋”思想,根据各自实际细化实施、抓好落实,形成相互协同、各负其责的工作推进局面。

  目前已成立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指挥部,印发了《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2021年滨湖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滨湖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指挥部及办公室工作规则》,制定了“产业空间规划”“滨湖科创新政”“滨湖之光” 3.0、“驻区高校院所共建机制”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设置了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科创带建设单项考核指标,推动了引领区建设从概念到规划、再到现实,营造出聚焦未来、聚力创新的良好氛围,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10余次,新媒体总阅读量达80万人次。

  高效能推进科创载体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前瞻作用,创新实施“滨湖区产业空间3·3·3战略”,逐步腾退低效产业空间,优先高效保障科创带产业发展需求。

  开展各特色园区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加快推进南泉工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提升改造规划。

  大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全面完成启动新建60万平方米、提升2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六抓六促”,盘活低效工业用地800亩以上。

  全面推进雪浪科学城、马山健康岛、蠡湖科创湾、胡埭智造镇四大创新片区建设,重点打造国家生命科学园、国家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等一批关键创新节点,初步呈现“一廊引领、四片协同、多点开花”的创新发展新局面。

  全面推进全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研究,深入挖掘滨湖文化内涵,开展梅茶、许舍地区的城市设计,协助做好运河湾、蠡湖湾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加强依山、沿河、沿湖等重点地区的城市建设引导,打造无锡最美湖湾城。

  高能级优化科创政策体系

  重点包括招优引强政策、科技创新政策,集合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车联网、人工智能、“两机”、文化旅游、金融创投等8个专项,出台升级版人才政策,预计今年申报总额不少于3.5亿元。

  成立50亿元的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母基金,新设立3只总规模9亿元的政府合作子基金。

  全年高企培育入库267家,预计有效高企数超550家;“三类企业”培育入库1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09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2%,列全市第一。

  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增速均超20%。招引总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个,落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98家,其中科技型企业402家。新增振华汽车A股上市、中粮工科创业板上市,20家上市企业总市值占据无锡半壁江山。

  人才服务地标——滨湖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质性运作,引进各类人才11382人。

微信图片_20220126194635

  高水平构建科创引育平台

  打通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通道,集聚创新要素,助力产业发展。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室项目(全省唯一)和“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全省四家)均已成功立项。围绕深海技术、智能交通、集成电路设计、“两机”产业、人才培育等重点内容,滨湖区与辖区内省部属科研院所以及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多家高校全面合作,开创院(校)地开放融合互惠共赢新局面。

  与中船七〇二所共同推进深海空间站无锡研发基地二期项目、推动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与七〇三所建立院地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两机”产业发展;与公安部交研所合作签约,促进智能交通产业集聚发展;与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中航工业雷达与电子设备研究院研发中心,预计航空配套和民机、民品业务产值超50亿元。

  牵手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前瞻布局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集聚未来高端人才资源;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约共建香港城市大学太湖湾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与上海交大共同发起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建设高端光子芯片中试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加强与江南大学对接,围绕共建未来食品科创中心形成建设方案。

  开辟上海科创“飞地”,打造滨湖区离岸科创中心、双城产业协同中心、“双招双引”推介中心,创响“太湖金谷”品牌。

  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滨湖。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滨湖企业数4221家,累计解决2427项87.63亿元融资需求。

微信图片_20220126194646

  高品质打造科创营商环境

  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入驻,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全区规上工业综合能耗降幅0.91%;PM2.5平均浓度2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全市最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8.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臭氧超标天数累计57天,同比减少2天;降尘量为3.0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42.3%;全区10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90%,优Ⅲ比例为70%。

  太湖郊野公园启动建设,投资3.14亿元开展美丽河湖建设,富安新河、太湖环山东路段成为美丽河湖经典打卡地。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搭建“一企来”十大助企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开办事项全程网上集成办理,推进基层“审批服务一窗口”改革,在全市率先启用“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推动“全区通办”事项常态化运行。

  建设区、镇(街道)两级人才公寓3万平方米,新建365个5G基站。

  以创新为序,向未来起笔

  正在科创竞赛中奔跑的滨湖

  如何以C位引领姿态脱颖而出

  画出一条美丽的“增益曲线”?

  滨湖区已稳步实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各项工作,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仍有差距,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下阶段工作中,将紧紧围绕创新滨湖、美丽滨湖两大建设重点,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有效突破资源、空间等瓶颈制约,不断开创科创带引领区发展新局面。

  下一步,滨湖将——

  全力融入省市重大战略

  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市委、市政府的“头号工程”,滨湖区作为科创带布局中的引领区,将结合长三角峰会提出的环太湖科创圈“二区六市”协作计划,协同推进苏锡常一体化、锡宜一体化、积极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聚焦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太湖湾科创带的原创先进技术策源区、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区、国家重点产业重要功能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进一步发挥好引领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全力提升科创策源能力

  充分发挥滨湖丰富的科创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挖掘院所成果转化潜力。加快太湖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等院所项目建设,协调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重大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落地见效,更好地发挥院所在重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科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拓展优质企业培育梯队,2022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100家以上。

微信图片_20220126194655

  全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

  制定政府科创载体三年行动计划,锚定三年新建载体300万平方米以上,2022年确保新建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加快混合供地先行先试,以胡埭南区、滴翠路南侧地块等1-2个园区先行开展,争取年内启动建设,全力打造“产业+邻里中心”的现代产业园区。加快推进胡埭工业园南区、勤新工业片区北区、南泉工业园等改造提升,全面完成低效资源清理、收储工作,“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明确产业定位、建设模式,严把项目准入、建设标准,完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更新工作。

  全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优势产业,坚持资源协同共享,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高效的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深耕产业链的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积极研究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精心谋划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集成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深海极地技术、元宇宙等一批未来产业。锁定50家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等目标群,立足存量培育、增量招引突破发展总部经济,2022年市、区总部企业新增15家左右,总部经济营收、税收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

  全力加快关键要素集聚

  研究制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滨湖之光” 3.0政策,优化人才供给,完善人才服务,全面落实优惠政策,满足企业从引才育才到用才留才的全方位需求。强化与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灵活高效开展靶向人才培育。优化普惠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努力为企业创造渠道广、成本低、风险小的融资环境。统筹资源,推动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建设。

  全力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进一步强化政策评估,建立健全科创政策评估机制,通过实地调研、企业访谈等方式,对我区科创政策落地落实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研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提高精准率,注重倾听创新创业主体的心声,切实把滨湖企业主体需求转化为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举措;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探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创新政策联席机制,推动科创产业与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提高政策到达率,利用大数据针对性推送政策信息,及时受理各类咨询,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