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15 08:00 来源:宜兴
去年8月,根据无锡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我来到宜兴市太华镇太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太华镇太平村,便被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触动。村子宛如一颗明珠,静静镶嵌在宜南翠谷之中,四面环山,形如盆地。然而,这如画的山水也带来了发展的桎梏:作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建设用地指标稀缺,山村的发展步伐显得迟缓。
面对“只有山和水”的现实,我深知,简单的复制或蛮干行不通。唯有立足村情,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方能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与村“两委”班子,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书记反复探讨后,我们形成了共识:山和水不是发展的障碍,而是最宝贵的资源,关键在于做好“联”字文章,实现资源的价值转化。
“联水”生金:盘活资源引活水
太平村拥有三座水质极佳的水坝,这是生态保护区的“金字招牌”,更是稀缺的发展资源。如何让这“源头活水”转化为富民强村的“源头活金”?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政策研读,我们发现高品质饮用水市场前景广阔。
太平村的优势在于:三坝汇聚,水源丰沛且质优,采水集水成本相对较低;更难得的是,栏山坝附近恰好有一处可利用的废弃厂房,解决了同类村庄普遍面临的“无处建厂”难题。
盘活资产
我们迅速行动,盘活闲置资产,对厂房进行标准化改造。
达成合作
项目启动不久,便成功吸引桶装水企业主动接洽。目前,已与江苏晴兰净水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促进增收
厂房建成后将出租给企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47.5万元。
这一成功实践,不仅开辟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推广的水资源转化路径,为后续开发利用另外两座水坝奠定了坚实基础。
思想感悟: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资源变现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与盘活存量。将闲置资产与稀缺资源结合,就能点“水”成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联山”通途:串珠成链兴文旅
太平村坐拥凤凰山与朝阳寺,人文底蕴深厚(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曾避难于此),自然风光秀美,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寻找突破
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路”——进村仅一条主道,上山多为断头路,不仅制约旅游发展,也影响村民生产生活。
突破口也在于“联”:太平村毗邻乾元村,凤凰山与其“一线天”景区接壤,而“一线天”又与溧阳竹海相连。若能打通山路,太平村便能融入“溧阳竹海—一号公路—一线天—乾元村”成熟旅游环线,实现借势发展。
充分论证
在市、度假区、镇及乾元村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充分论证。为了打造特色之路而非普通通道,我与村内伙伴化身“游客”,走遍了宜南山区主要登山步道,深入体验周边项目。最终确定:以朝阳寺为核心,沿凤凰山南麓打造富有山林风情的景观步道;同时,瞄准苏南地区尚属空白的山地自行车运动业态。
合作开发
凤凰山天然的坡道地形,赋予其发展山地自行车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深度开发潜力。我们积极引入专业运营公司考察,获得高度认可。借助太华镇与东南大学党建结对的桥梁,我们与东大设计团队达成合作,以“材料不出村、人工不出村”为原则,对凤凰山至“一线天”的山路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山地自行车项目的合作开发也已达成意向,为太平村文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思想感悟:我深切感悟到,打破物理的“断头路”,就是打通发展的“思想路”。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竞争,是山村文旅破局的关键所在。
“联心”聚力:党建引领惠民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我们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太平村拥有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库——90多名党员,其中3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超过40名,他们在村内威信高、热心肠。我们将党总支会议开成“村民连心会”,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心声。调研和老党员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便是村道狭窄导致的“停车难、通车难”,这既是制约未来旅游发展的瓶颈,更是当下村民日常生活的痛点。为此,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
解“停车难”
科学规划,将村道划分为关键节点,盘活路边闲置房屋,将其改造为便民停车场。
破“通车难”
在无锡市纪委大力支持下,全力打通一条关键断头路,在村内初步形成两条通车环线,有效缓解行车拥堵问题。施工中,我们坚持“人力不出村”,吸纳村内闲置劳动力参与建设,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解决了村民短期就业,增加了收入。
作为来自纪委系统的干部,我深知群众不仅需要办实事的好干部,更需要管好“钱袋子”的放心干部。因此,所有工程项目均严格照章执行,并定期在党支部会议上公开费用清单,主动接受全体党员和村民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阳光下。
思想感悟:我深深体会到,发展的根本力量蕴藏在群众之中。党建引领,核心在于“连心”,只有真正倾听民声、汇聚民智、解决民忧,发展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坚实的支持。
驻村启示
驻村虽不足一年,但这片土地和人民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太平村的山水,教会了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那个“就是”,正是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惠及百姓。
山村发展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的办公室,时常有村民推门而入,或反映情况,或只是聊聊天、喝口茶。这份质朴的情谊,是对我们工作最真实的认可,也时刻鞭策着我:唯有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继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与太平村的干部群众一道,奋力绘就山水连心、生机盎然的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