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38/2025-05581 | 生成日期 | 2025-10-17 | 公开日期 | 2025-10-17 |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 内容概述 | 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 ||||
2024年,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国企改革创新,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坚守可持续健康发展理念,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国企责任担当。
一、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5月8日,是无锡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授权经营试点企业,注册资本86.89亿元,管理一级子企业20家,员工近16000名,拥有国联民生证券(SH.601456、HK.01456)、华光环能(SH.600475)和远程股份(SZ.002692)三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近千亿。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投资三大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地方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拥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管理、担保、产权交易所等地方金融组织,累计管理金融资产规模超1.8万亿元。实业经营领域,按照“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要求,努力打造行业龙头,拥有华光环能、无锡一棉、普瑞光电、人才集团、数据集团、医疗健康集团等重点企业。股权投资领域,拥有市级投资平台锡创投,集种子、天使、创业、私募股权、并购、S基金为一体,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基金管理规模超2800亿元。
使命:奋力打造一流国企,担当作为服务地方
价值观: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勇往直前、永不言难
愿景:百年国联、千亿集团
2.公司发展战略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导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人才强企战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创新转型,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国企集团。
3.公司治理
国联集团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明晰公司各治理主体间的职责权限,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有效发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优化集团部门设置,形成科学合理、有效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按照现代企业治理要求和分类授权原则,对子企业重点“管战略、控财务、防风险”,强化战略引领和闭环管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和司库体系,实现“既放到位、又管得住”。建设融业务、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数字国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集团管控上下贯通、有机统一,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建立上下贯通的风险管控总体框架,统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并强化重点业务领域风险防范;建设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关键风险指标、交易对手风险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并通过风险事件分级管理机制,规范风险应对和处置工作。
二、经济责任
1.年度经营业绩
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聚焦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联集团完成营业收入265.5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53亿元,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截至2024年末,国联集团总资产2221亿元、净资产597亿元。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2024年位列247位。2024年,完成江苏省集成电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无锡未来产业天使基金三支总规模100亿元的首批省战新母基金申报落地和基金设立。举办了首届国联投资人大会暨2024年IPEM国际私募股权投资中国论坛,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大会IPEM中国论坛无锡永久会址正式揭牌。与香港高校联合申报的港府“产学研1+”计划获批6个项目,占获批项目总数的1/4,数量居内地城市在港平台之首。组建医疗健康集团,全面布局养老服务、健康管理、产业培育三大板块业务,与民政部、大有秋设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国家级中民养老示范项目建设。
2.可持续发展
加大投资力度。国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强市”战略部署,围绕主业方向,深耕重点领域,对照年度计划,扎实推进投资工作,全年完成投资148.32亿元,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48亿元,完成股权投资48.01亿元,完成基金投资30.44亿元,完成金融投资44.6亿元,为集团积累发展后劲。
加强技术创新。国联集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所属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加强科技创新。华光环能完成了首批中能建松原项目大标方电解槽的测试和交付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针对130t/h至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的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离子液CO2捕集中试示范工程开发”项目,开展“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脱毒及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污泥-飞灰高温气化熔融技术,用于实现污泥与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危废)的协同处理等。无锡一棉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巡游式细纱接头智能机器人系统,攻克了纺纱行业70余年的行业瓶颈难题,荣获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普瑞光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名单,全光谱产品经中国照明学会技术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远程股份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年内获得发明专利3项,8项新产品成功通过省级鉴定。
做好品牌建设。国联集团注重品牌宣传,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集团官网、官微、集团报等宣传载体建设,展示集团发展成效。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多篇稿件在新华日报、学习强国、无锡日报等主流媒体刊登,努力讲好国联故事,传播国联声音,提升集团品牌形象。深化365智慧链党建品牌建设,围绕生物医药等“465”现代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两联三同”产业链党建共建,全年召开产业链共建推进会议8场,组织开展“两联三同”产业链党建沙龙2场。深化“三联一汇”统战工作品牌建设,成立集团欧美同学会上海分会和香港联络站,与哈佛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16家世界名校校友会和学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统战组织朋友圈,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国联集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开设“思政大讲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内容,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全年组织各类管理技能培训、人才沙龙14场。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四大区域创新合作平台”、“琢璞”计划挂任职,让优秀人才在实践锻炼中强根基、拓视野、长才干。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485名,截至2024年末,集团C9和OS50背景累计67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3600余人、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600人。
三、社会责任
1.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
国联集团坚持诚信经营,注重制度建设并强化执行和监督检查,积极营造诚信经营企业文化,健全法务工作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的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水平。国联集团依法纳税,2024年上缴各项税收超过21.7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凭借良好经营状况和市场形象,国联集团保持“AAA”主体信用评级。
2.促进就业和员工保护
持续完善基层工会组织和制度建设,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落实为职工办实事工作。顺利召开集团第五次团代会,被团市委授予“无锡市团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推进产改试点工作向纵深迈进,目前集团产改示范单位2家,产改试点单位36家。加强职工书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康乃馨服务站等阵地建设,扎实开展各类送温暖行动,丰富健身课程(2024年开设哑铃操、普拉提、有氧操、瑜伽、尊巴等9种健身课程,教学数量达70余节),建立集团和子企业两级爱心帮扶体系,为集团范围内150余名困难职工申请困难补助100余万元。优化集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伍建设,在集团内招募青年志愿者152人。
3.企业文化建设
弘扬国联核心价值观,推进“书香国联”建设,开展“青年大学习”系列活动,组织基层工会和基层团干部培训班,累计覆盖培训人数达100余人。全年举办文体活动27次,覆盖职工1.7万余人次。举办为期3个月的首届职工运动会(设置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篮球、足球、电子竞技、掼蛋、田径和趣味项目等9类赛事,千余名运动员参赛,2000余名观众参与,直播图片链接点击量超840万人次)。浓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获评省级荣誉3项、市级荣誉16项,其中无锡一棉荣获“江苏省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华光装备陈国民荣获“江苏工匠”、惠联热电入选“省总工会重点建设职工书屋”,集团获评市“首届无锡慈善致敬榜‘慈善之光’网捐组织”、“红十字募捐工作优秀组织奖”,数据集团、江苏资产入围“江苏省职工书屋培育对象”等。
4.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
参与对口支援、扶贫帮困、爱心助学、义务献血、环保志愿社会捐赠等公益活动。在集团范围内开展“慈善一日捐”“红十字万人捐”等捐款活动,捐款总额超80万,分别荣获“首届无锡慈善致敬榜‘慈善之光’网捐组织”、“红十字募捐工作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通过红十字会向山东赴无锡接受肺移植的12岁女孩捐赠20万元,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彰显企业公益担当。开展“大手牵小手小手手拉手”与新疆结对共建活动:联合37家集团子企业及党建共建单位募集1153盏护眼灯,发动700余名小朋友征集2670余册图书。2024年无偿献血工作中,集团全血献血人数达296人,成分血献血人数23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公益初心的国企担当。
四、环境责任
1.提高资源利用率
华光环能具备固废产业链协同发展及综合协同处置能力,在无锡惠山区打造了具备自身业务特色的“城市综合固废处置中心”,以热电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为核心,配置了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蓝藻藻泥处置、飞灰填埋等综合处置设施。在提供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固废多项目百分百协同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华光环能的固废处置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核准的“无锡惠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截至2024年末,华光环能惠山资源循环园区通过餐厨垃圾提油,开展资源化利用,提油产出为5086吨,沼气产出为776.49万立方米,通过“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污泥处理17.2万吨,产生资源化利用产品蛋白浓缩液9000余吨。
华光环能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节省人力的同时大大提高建设质量和精度,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为运营决策提供支持,实现产品研发及制造的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不对外排放工业废水、不使用油性漆、柴油,新购设备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均选择低能耗设备,通过初步测算,智能制造基地年能源消费总量将低于3500吨标准煤。
无锡一棉打造特高支紧密纺纱智能制造工厂,通过ERP、MES等信息系统集成进行生产资源整合,构建计划调度优化管理平台,对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管理调度,依据合理的计划排程及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计划,实现车间生产各工序的监控与追溯,不良品率降低25.3%,折标吨纱用电降低5%,运行成本降低11%,设备综合效率提升7.5%;基于实时库存、生产能力等要素生成生产划,实时监控各生产环节的投入和产出进度,实现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并支持人工对异常的调整,车间异常响应效率提升20%。将万锭用工人数从50人降低到10人,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15%。
2.生态环境保护
截至2024年末,华光环能全年共处置各类固废200.65万吨,完成总售热971.32万吨,其中无锡惠山资源循环园区垃圾处理量为54.72万吨,餐厨易腐垃圾处理量为19.8万吨,污泥处置量为80.63万吨。华光环能积极开展太湖蓝藻治理工作,已投运的蓝藻藻泥处置规模为1,000吨/日,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蓝藻藻泥处置项目。根据国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度太湖无锡水域总磷浓度为0.049毫克/升,同比下降9.3%,本世纪以来首次达到全年Ⅲ类水质。截至2024年末,华光环能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燃机装机占比超过85%。中设国联2024年累计完成发电量33022.49万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9860.01吨,减排二氧化碳204904.55吨,减排二氧化硫25.43吨。
在今后发展中,国联集团将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有机结合,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强化社会责任履行,助力无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