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9 07:29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近日,记者驱车进入宜兴茗岭村山坳,满目苍翠。在田沙边南区域,长岗涧漂流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热带风情的营地建设已近尾声。漂流、咖啡、露营……曾经不起眼的山涧摇身一变成了旅游目的地。作为江苏省首单成功转化的水土保持类生态产品价值项目,长岗涧小流域治理不仅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更实现了生态资源的产业化跃升。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的根本。宜兴山水相依,林湖棋布,独特地貌孕育了丰厚的生态家底。目前,宜兴共有61个小流域。秉持“生态立市”理念,近年来,宜兴已成功建成16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践表明,成效远不止于环境改善,更成为撬动民生福祉、乡村人文协同发展的支点。从单纯的“保水固土”,到系统性的“产业激活”,宜兴创新探索“小流域+”模式,在水保投入与产出之间找到了生态价值转化的密钥,让越来越多的生态产品成为地方发展的闪亮名片。
生态治理让小流域化身乡村生态美景。在宜南山区善龙路旁,桃花涧依地势蜿蜒流淌。气温渐升,这里人气渐旺。新筑的生态驳岸边,市民带着孩子亲水嬉戏。岸上绿树成荫,溪中叠水灵动,为村庄注入勃勃生机。“以前杂草丛生,人都难走,下大雨时山洪还会冲进村民家。”省庄村党总支书记杨来强回忆道。去年启动的省庄小流域综合治理,对3.05平方公里范围实施了林草种植、涧沟整治、水系连通等工程。项目完成后,河道防洪标准显著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治面积达10平方公里。水清岸绿的画卷,成为乡村最动人的风景线。
生态产业化让生态“好水”转化为经济“活水”。近期,潼渚溯溪在社交媒体频频刷屏,被网友誉为“宜兴阿勒泰”。铜山小流域治理后,新街街道匠心打造“春赏花、夏亲水、秋观林、冬见绿”的四季景观带,全力推动生态价值变现。走进潼渚村乔子门涧,满眼绿意盎然。大草坪上,天幕点缀,市民惬意休闲。借势“网红”流量,潼渚村打造“溪边咖啡”复合空间,融合精品咖啡、轻食烘焙、露营租赁等多元服务,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依托这片水岸,乡村市集、生态研学、青年联谊等活动轮番登场,吸引大量游客,有效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和周边农户增收。新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乔子门涧已成为辐射周边的网红溯溪胜地和露营新地标,走出了一条“护水养水—生态增值—反哺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从“要我保护”到“我要增值”,宜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优先发展之路。今年,宜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入围的县级市,并获水利部8000万元补助。“通过该项目,我们将探索构建全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网络,形成‘评估—交易—反哺’的完整价值链,持续擦亮‘生态宜兴’金字招牌。”宜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覆盖张渚、太华、新街等镇(街道)9个村的7个小流域,内容包括沟道整治、生产道路建设、林草措施等。项目将充分发挥“首单+系列单”“小流域+N”“流域生态修复系统治理”等标杆案例的示范效应,健全水土保持协作与投入循环机制,带动小流域生态价值转化提质增效。未来,宜兴将继续深挖各小流域特色资源,以“水”为脉,串“域”成链,着力打造研学山林、文旅体育、茶野拾趣等特色生态产业链,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胜势。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