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新闻发布会

  • 时间:2020年9月4日15:00
  • 地点:市民中心2号楼三楼
  • 本期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市长高亚光
  • 出席领导:市政府副市长高亚光、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浩明、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任颐、市发改委俞勇军

  • 文字实录

  在《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高亚光

  (2020年9月4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简称《规划》)。稍后孙海东局长将就《规划》编制情况向大家作介绍,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规划建设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产业技术革命及经济地理重构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织,前瞻布局城市高端功能区,将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产业发展主导权、创新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抉择。

  (一)规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是抢抓发展机遇、融入长三角的战略举措。当前区域创新合作日益紧密,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同时也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网示范区等国家战略支点城市,因此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将有利于统筹发挥我市太湖湾沿线各板块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协同参与、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彰显我市特色鲜明、汇聚高能级创新要素的新地标。

  (二)规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是培育新动能、抢占制高点的根本要求。当前逆全球化加速演进,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趋向白热化,技术的局部甚至是全面封锁将会成为我国国际创新合作的新常态,因此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成为危中抢机的必然选择。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就是要以超前思维布局首位度高、韧性强的新兴产业,推动创新水平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从而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和先导产业制高点,加快塑造城市竞争硬核实力。

  (三)规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是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大保护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我们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太湖沿岸地区经过多年综合治理生态虽得以逐步修复但依然较为脆弱,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就是要更多依靠科技力量加快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从源头上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二、规划建设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具有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引领带动下,无锡太湖湾周边地区已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时机成熟、基础扎实。

  (一)科教资源丰富。太湖湾科创带拥有全市超过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60%左右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一流院校,高层次人才总量占全市比重达70%,集聚了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

  (二)产业高端发展。太湖湾科创带以约占全市1/10的面积,创造出超全市1/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培育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物联网、集成电路等细分产业领跑全国,区域内人均、地均GDP均居全市前列。

  (三)创新活力迸发。太湖湾科创带集聚高新技术企业917家、占全市总量的32.9%,拥有雏鹰企业259家、瞪羚企业185家、准独角兽企业17家,涌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建成省级以上“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10个。

  (四)城市配套完善。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初步构建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一体化交通网络,去年无锡苏南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97.5万人次;“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总体满意度评价、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前列。

  (五)湖湾生态优美。太湖湾科创带拥湖而居、依山而建,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主要指标优于全太湖水平,长广溪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区域内PM2.5年均浓度全市最低,空气优良天数全市最多,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窗口;坐拥鼋头渚、蠡园、灵山胜境等特色景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旅游资源,山水交接,吴越文化传统与江南水乡特色交融。

  三、加快推进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

  《规划》的出台,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全市上下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形成合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把科创带的美好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一是要细化任务推进规划落地见效。要根据《规划》内容进一步细化任务,出台配套行动计划。各相关地区要把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纳入工作重点,各相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能分工积极予以配合。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统筹利用好各级财政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化资本投入机制,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发展资金需求。

  二是要改革先导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要适应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发展需求,在组织领导、运营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大胆创新。要按照统一规划落实、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重大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原则,建立太湖湾科创带共管机制、跨区域开发协同机制,强化太湖湾科创带各地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畅通。

  三是要优化时序统筹推进重点突破。太湖湾科创带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错位协同、有序开发”发展导向,统筹现有功能平台的优化提升和新建平台的规划布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着力推动一批园区平台发展提升。要加快创新资源集聚,重点推动重大技术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在太湖湾科创带内率先布局,优先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高端人才等资源在太湖湾科创带内布点落地。

  四是要加强宣传提升科创带影响力。要做好舆论引导和政策宣传,为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充分利用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展会、赛事平台,加大对太湖湾科创带的宣传推介,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发布词

  孙海东

  (2020年9月4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无锡科技创新工作的广泛关注和充分报道。《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对于加快推进我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区域创新合作,在更高能级、更高平台上链接全球创新网络,再造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与长三角一体化新优势,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对《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编制背景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建设发展,无锡成功迈上万亿元GDP城市台阶,并成为长三角一体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国家布局的重要战略支点。特别是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无锡太湖湾周边地区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带动无锡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城市地标、生态湿地,具备规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扎实基础和美好前景。市委黄钦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头号工程’和关键抓手,坚持高标准定位、做到高水平规划、强化高浓度集聚、营造高品质环境,努力争创国家级新区。”杜小刚市长也多次指出“要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打造成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阵地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科技局牵头编制了《规划》。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调研摸排和文本编制阶段。充分调研我市科技园区、科创载体、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相关情况,赴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考察学习,认真分析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名古屋、德国亚琛和斯图加特等地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案例,研究借鉴G60科创走廊、广深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走廊等地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初稿。二是广泛征求意见阶段。今年5月份以来,先后邀请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专家,以咨询会的形式进行充分论证;组织相关板块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通过专题汇报会的形式,听取了领导和专家对规划的意见建议。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对《规划》进行充实完善后,经市政府第88次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第195次会议审议通过。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了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赋能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着力构筑区域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二是坚持开放融合、产业主导。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重点培育发展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建设无锡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区。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太湖湾科创带的生态底蕴,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理念,打造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是坚持改革先导、制度创新。突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利益藩篱,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规划》主要包含十个章节,第一章是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二章是总体思路定位及目标,第三章是空间布局,第四章到第十章是主要任务部署。《规划》以“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为工作总纲,以建设国家级新区和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为目标,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合作体系,协同联动沪苏浙皖“环太湖”城市群,共同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并按照“拥湖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新兴产业策源地、科教智力集聚地、创业创新首选地”的战略定位,提出“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见效”的阶段性要求,到2025年呈现“开放创新生态中枢位势显现、科技创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突破、全球科教智力资源加速汇聚、区域协同创新带动作用彰显”的发展态势,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智能装备战略新兴产业,为长三角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支撑。

  (二)空间布局

  太湖湾科创带南以太湖岸线为界,从东向西经过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主要板块,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湖岸线约108公里。重点构建“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无锡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城市形态的新展现、科产城人融合的新样板。

  “一核”即太湖新城。以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山水城科教产业园和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为核心,突出新城首位度、体现无锡高水准,加快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打造无锡产业技术创新的“中枢”和“内核”。

  “十园”即太湖湾科创带沿线各市(县)区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平台。重点部署未来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三类园区建设,推动重点园区围绕主导产业,以造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率先打造标志性现代化产业链。

  “多点”即太湖湾科创带沿线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按照“多点联动、高端集聚”的发展要求,推动形成载体平台互联互动、功能定位合理清晰、组织建设高效持续的发展格局。

  (三)主要任务

  根据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围绕开放包容、产业主导、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服务支撑、城市赋能、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开放包容,打造环太湖新经济生态圈。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1+N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示范引领市域一体化、全面服务省域一体化、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四大圈层联动,推动构建由内到外、从弱联系到强链接的创新经济生态圈,助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二是产业主导,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以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跨界融合,带动无锡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增强产业整体实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产业主导权、发展主动权。

  三是人才引领,建设创业创新人才首选地。以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人才体制机制试验区、科技人才服务示范区为着力点,营造良好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以人的价值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格局构建。

  四是创新驱动,建设太湖湾区科创共同体。探索促进创业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新组织、新模式、新机制和新形式,形成生态赋能型发展结构,支撑太湖湾科技创新带高水平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五是服务支撑,强化科技服务业赋能作用。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优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运营机制,促进技术链、资金链融合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科技服务业赋能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协同提升。

  六是城市赋能,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立足交通设施先导、生态环境为本的建设理念,优化基础设施、“新基建”和服务配套供给,突出“最江南”生态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

  七是制度改革,营造现代化治理发展环境。深化科技创新治理改革,建立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强化要素投入环境保障,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营造现代化治理发展环境。

  《规划》内容我就介绍到这里。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接下来,我们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全力以赴把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建设成为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增长极和战略支撑点。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问题1:孙局长,请问围绕贯彻落实《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市科技局拟采取哪些推进举措。

  孙局长答:《规划》描绘了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接下来,市科技局将采取有力举措,推动《规划》落实落地。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实施“三个计划”和推动“一个改革”。

  一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必须把创新型企业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具体推进路径上,坚持“引”、“育”结合,量质并举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方面,以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源头,持续健全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分层分类培育机制,加快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和成长性强劲的硬科技企业集群。另一方面,绘制人才、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地图,常态化开展科技招商活动,吸引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落地生根。力争到2025年,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两翻的目标,达到 4000家。

  二是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航计划”。太湖湾科技创新带作为支撑带动无锡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高地,必须加快布局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标志性的重大创新平台。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太湖国家实验室、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性能计算技术创新中心、江苏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

  三是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聚焦太湖湾科创带重点培育的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我们还将深入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以“揭榜挂帅”的方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即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征集1万项技术研发攻关需求,择优遴选、凝练1000项技术攻关项目,面向全球竞争性选择技术研发解决方案提供方,重点支持100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原创性项目。

  四是深化推进制度改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更好发挥协同叠加效应。我们还将围绕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功能定位,从全市层面建立支持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在产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引育、金融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园区提质增效、科研用地保障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着力打破阻碍科技创新利益藩篱,为创新之火加油助力。

  问题2:任局长,我个人理解,太湖湾科创带规划目前还只是发展规划,要真正推进实施,还需要深化细化。请问一下,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规划方面有何发展设想?

  任局长答: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我市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积极配合科技局和属地政府,做好科创带的空间统筹和布局优化。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发挥太湖湾科创带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在区域协调发展层面,结合正在编制的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和环太湖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行动规划,充分发挥太湖湾科创带在长三角、苏锡常都市圈以及环太湖区域的带动引领,推动构建创新经济生态圈。在市域一体化层面,通过环太湖科创带联动协同全市各板块,将先进制造业布局和科创带充分结合,带动范围内现有产业园区转型和升级,加快各类产业园区整合提升,促进产业集聚,发挥产业效能,凸显无锡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优势。

  二是优化太湖湾科创带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结合沿湖生态魅力环,围绕“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细化“核、园、点”的空间范围和主体功能,明确各功能区相互之间的作用、配置及协同关系,充分发挥点、线、面不同层面作用,进一步匹配“核、园、点”之间的纽带联系,优化总体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功能,充分发挥科创带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凸显太湖湾科创带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底蕴。突出太湖“世界级魅力湖区、生态湖区”的总目标,以太湖沿岸山水自然景观为生态基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与环太湖自然保护地、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统筹衔接,科学合理利用山水资源,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首选地。以吴地人文资源为特色,深挖“吴文化”、“江南文化”等价值内涵,彰显运河文化底蕴和江南水乡特色,营造国际品质、江南韵味的人居典范,提升科创带的整体魅力。

  四是打造太湖湾科创带的特色和亮点。依托规划的市域轨道S2线和地铁4号线,形成与交通支撑的科技创新走廊,推进鸿山物联网小镇、慧海湾小镇、雪浪小镇、太湖影视小镇等特色科创小镇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依托既有的产业优势,强化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管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前瞻部署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未来前沿技术,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创业育孵发展能力,打造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枢纽经济的主阵地。

  五是探索太湖湾科创带的融合发展与创新示范。借鉴雄安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进理念,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结合”与“融合”,推进科创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到实体与虚拟结合,太湖湾科创带既是一条实体发展带,也是一条虚拟发展轴,在空间上既有所区分又有所结合;做到互联与互通结合,通过信息互联和交通互通相结合,强化枢纽经济的作用;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太湖湾科创带城市风貌既要有传统江南水乡特色,又要有现代都市风貌特征。第二个关键词是融合:做到产业与科研融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政策咨询、平台打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瞄准“产、学、研”深度对接,实现 “你中由我,我中有你”;做到城市和生态融合,凸显无锡山水城市特色,构建“山在城中,城在湖边”的整体格局,打造兼具“城市繁华和生态宁静”的近郊空间;做到宜居与宜业融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改善交通环境、增加公园绿地等方式,满足科创人才对生活环境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

  问题3:俞主任,《规划》提出要坚持产业主导,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请问在太湖湾科创带的产业布局上,市发改委未来有什么样的考虑?

  俞主任答:太湖湾科创带肩负着引领我市抢占未来产业技术制高点、产业发展主导权、创新发展主动权的重大使命。在太湖湾科创带的产业布局,必须统筹考虑现有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和未来需求。

  一是前瞻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顺应数字科技、智能科技发展趋势,以智能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车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5G、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和区块链等领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二是壮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为发展导向,加快发展新制药和医疗器械,前瞻布局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医药研发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

  三是创新发展智能装备产业。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方向,瞄准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前沿技术,重点扶持“两机”关键零部件,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现代节能环保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

  四是孕育经济高质量新动能。加快产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业态场景化、企业平台化,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与跨界融合,发挥数字赋能、总部引领、枢纽支撑作用,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在新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打造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 图片实录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