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携手同行,“我俚无锡”未来更强盛

发布时间:2019-05-22 20:55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隔山隔水,隔不断的是那与故土相连的血脉。又一年“小满”时节,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无锡行暨第四届全球锡商大会迎来了远道而来的“亲友们”。他们,或生于斯、或源于斯,或长于斯、或学于斯,或业于斯、或成于斯,在无锡如约相聚,共叙乡情友谊,共话无锡发展。

  太湖工商峰会上,8位参会嘉宾激情演讲,助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拳拳心、殷殷情溢于言表。江南盛地的美好未来,属于每个无锡人,也要依靠每个无锡人。把乡贤们的共同心愿凝聚成无锡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片创业热土、兴业宝地上携手同行,“我俚无锡”的未来一定更加强盛!

  

  尽己所能支持家乡发展

  唐英年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

  我出生在香港,但是心系家乡,关注无锡的发展。

  香港是国际知名的东方明珠,无锡是举世驰名的太湖明珠。长期以来无锡与香港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两地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和合作,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无锡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为无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家乡无锡具有独特区域优势、深厚人文底蕴和城市能级,应立足自身、着眼未来,规划发展体系。无锡可以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从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度谋划定位,加强区域协同。香港金融基建高效稳健,与国际接轨,云集世界各地投资者。无锡可以更多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平台,进行投融资活动。凭借在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香港是无锡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最佳伙伴。

  我是无锡人,我和我的家人们尽己所能,支援无锡建设与发展,也希望海内外无锡人联成一起,利用自身平台和人脉,将无锡建设成“更具竞争力的实业创新名城、更具吸引力的山水人文名城、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多维度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做出贡献。

  

  培养更多科学家、工程师和院士

  许智宏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这次大会上,我被授予无锡市十大杰出乡贤称号,我感到无比光荣,也感到责任在肩,这促使我思考怎样为家乡做出更大贡献。

  回顾往昔,从我当年外出求学至今,已整整60年。虽身在异乡,但作为无锡人,内心中我从未离开。

  参加大会的有许多是企业家,作为长期在高校工作的人,我更想谈谈人才问题。

  从全国来看,江苏历来是院士之乡,而无锡更是院士云集,但近几年无锡籍、江苏籍杰出青年数量减少,我还是有些担心。而针对有关调研中所显示的东部沿海地区学生想当科学家、想当工程师的人越来越少,我想,更应继承发扬无锡人办实业、干实事的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鼓励无锡出科学家、出工程师、出院士。做实业确实很艰苦,但必须要有一批能办实业的年轻人。

  在营造好发展环境、政策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无锡年轻人的“冲劲”。苏南人似乎总被认为少了一份冲劲,但也正因此,更要注重激励年轻人形成不畏艰难干事业的拼搏精神。

  要发挥好江南大学及相关高校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好在校生,另一方面注重引导,让那些在无锡接受教育的人才以后能想到无锡,愿意回来发展、愿意留下做贡献。

  

  看清远处的灯,走对脚下的路

  吴岳良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

  最难忘的乡情,莫过于乡音。1984年我在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碰到周培源先生。交谈中,周先生知道我是宜兴人,用地道的宜兴话跟我说:要争取做出国际一流的工作,为国家争光、为家乡争光。一番家乡话给我很大信心。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谁掌握先进科技并拥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谁就赢得发展先机、掌握发展主动权。站在历史新起点,有“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该如何做?我们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看清远处的灯,也要走对脚下的路。

  什么是远处的灯?就是创新,这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脚下的路又在哪里?就是需求,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的本质是人才,人才的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无锡要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和发挥人才蓄水池功能结合起来,集聚全球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为无锡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进程中提供源头活水。

  有才必兴。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印证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发展态势将继续印证城市的辉煌,无锡也必将成为江苏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无锡人特有的精神正在代代传承

  曹可凡 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我的曾外祖父和他弟弟年少时就离开无锡到上海打拼。离锡时,他们的父亲给两个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告诫两个儿子在上海打拼时要记住8个字:谦逊为先、恭敬为贵。

  两位曾祖到上海后谨遵教诲,开创了一番事业。如今家族成员里有的在上海,有的去了香港,去了巴西和美国,但每一代人都遵循祖先要求,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每一代中都有“灵魂人物”,当我在无锡博物院翻阅家族前辈的成长历程,非常感慨。

  一部家族史,也是一段社会发展史的折射。曾外祖父他们当年进入荣氏企业后,靠自己的努力、智慧、勤奋,职位越来越高,但作为年轻人也想自己创业。荣宗敬先生知道后并不气恼,而是出资合作,让年轻人按自己的想法创业。百年前荣先生有如此智慧、如此远见、如此胸怀,才使企业不断发展。这件事也可看到无锡人特有的精神。

  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的无锡在整个长三角版图中将会起重要作用。我特别欣赏“世界格局中的无锡”这个主题,刚也看了《领跑》中展现的无锡高质量发展,作为无锡人对此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

  

  衷心祝愿第二故乡发展得更好

  权五哲 韩国SK海力士常任顾问、韩国SK海力士株式会社原社长

  我是无锡的荣誉市民,第一次来无锡是2003年,当时主要目的是为海力士落实厂址。16年来,除SK海力士以外,还有海太、海辰等都在这里进行投资,让无锡半导体产业不断扩大。我认为,无锡应该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实现更大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半导体产业基地。

  半导体是数字化时代、甚至是第四次革命时代的核心基础性因素。中国在人工智能、超级电脑、5G、物联网、电动汽车等许多新的尖端产业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所以要比以前更多的半导体芯片。

  相信无锡有足够实力能发展成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基地。这不仅因为无锡的地理优势、宜居环境,而且也因无锡较早启动半导体产业,到现在已拥有较完整的生产链,若在此基础上继续支持发展半导体产业,积极引进培养和代工企业紧密合作的设计公司,无锡一定能够成为优于在中国境内其他城市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无锡已经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希望发展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才蜂拥而来,同时让已经落户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进一步巩固无锡的产业基础贡献自己的力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锡要以更大更远的视角勾勒出未来。

  衷心祝愿我的第二故乡!

  

  抓住三大机遇,实现更好发展

  周海江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回顾百年工商名城及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锡商精髓在哪里?值得传承的是什么?我把它概括为三个对立统一:义和利的对立统一、谦让和争先的对立统一、诚信和灵活的对立统一。

  这三个对立统一是百年来锡商身上优秀的东西,是要传承的;但面对未来,我们面临的可能是很大的挑战。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机遇在哪里?我觉得,有三个大的机遇可以抓:

  一,内需市场的机遇,国外市场面临新的复杂性,但国内的内需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二,科技创新的机遇。从企业自身来讲,全世界的竞争只有两种:一种是成本竞争,一种是差异化竞争。成本竞争就是把成本降低,把质量做好。差异化竞争就是科技创新、就是品牌。只有通过差异化竞争才能去拥抱效益、拥抱发展。三是资本市场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宣布的科创板+注册制,等于宣布了一个新的时代,让科技创新者、科技创新企业先富起来。所以,我认为未来机遇在于牢牢抓住我们的内需市场、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牢牢抓住三个机遇,我相信无锡会有更大成长。

  

 锡商须争当领跑者

陈志列 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作为一个回到家乡的“嘀嘀呱呱的正宗无锡人”,面对这么多企业家,我感觉就是自家人在这里谈家常。

  刚才,大会专题片《领跑》已把无锡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经济表现充分展现了出来,这一切得到了无锡上上下下的拥戴,企业也切实感受到了成效。

  谈成绩,我可能说不过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企业家们,不过,作为常年在深圳和世界各地工作的民营企业家,我想说说无锡企业的一点难处,这就是政策红利的窗口期短和金融机构权限受限等问题。

  对此,我建议,无锡企业家们看到政策红利就要马上行动,带动企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以无锡作为实业基础,在上海、香港等金融高地建立融资渠道,反哺主业;要发挥好无锡多院士的优势,更多关注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企业一旦将这些技术转化成产品,就能形成真正的“领跑”。  

对市委市政府,我的建议是,更多向“优势制造业”企业倾斜,激励制造业向“专、精、特、新、尖”方向发展。同时,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上,建议制定出台“过桥资金”政策,允许优势企业通过借新还旧继续使用贷款,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制造业。  

  打造无锡“物联网”新名片  

张雷 远景集团首席执行官

  昨天有记者问我对省委娄书记讲话中哪些内容印象深刻,我说有三个词:爱得深沉、星辰大海和无锡物联网。而我今天想谈的是,无锡物联网的前景是星辰大海,我对它的感情爱得深沉。

  回顾互联网发展历程,如今互联网领域中价值数万亿的公司,放到当初都不会被认为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关键在于引领互联网发展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使用技术去创新服务。

  我认为,未来物联网龙头企业不仅要提供硬件,而且要用物联网技术提供新型服务。面对与人类未来休戚相关的能源革命,运用物联网技术,风电等新能源能成为“新的煤炭”“新的石油”。

  新的能源物联网系统可说是“机器的社交网络”,在这个体系中,机器可以“读懂”机器,由此顺理成章的是物联网必然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物联网是肢体,人工智能是大脑,人工智能可以让机器读懂电池、电流、电压信号的变化,这样机器的智能会比人的智能更多元。

  作为无锡的新一代,我感到我们有责任通过将无锡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城市带动物联网产业的升级,使之成为名城无锡下一个百年的新名片。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