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对标领跑再出发 > 全媒观察 >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文明出行,共建畅通之城

发布时间:2019-02-10 13:56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文明交通是城市的一张名片,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全国最畅通城市”、全省首个“绿色交通城市”曾是所有无锡人引以为傲的称号。

  然而近年来,朝九晚五的“潮汐堵”、难接难送的“就学堵”、日常行车的“秩序乱”等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在市两会上,怎样为无锡高质量发展铺设一条文明畅通的“高速公路”,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去年8月14日,我市启动为期三年的新一轮交通文明整治行动。通过开展对违法停车、不礼让斑马线、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违法等方面的整治,我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道路交通文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谢家学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惩屡次违法者;除电子抓拍机动车违法外,还要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法的现场执法力度;可以组织交通违法者上路执勤,让他们对交通违法的危害加深认识;还可以在公共交通领域先行试点,把交通违法纳入公交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的绩效考核中,交通违法行为多,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潘汉中代表说,处罚只是进行交通管理,促进文明交通的一种手段。从其他国家和城市的先进经验来看,科学、合理、精细地设计和建设基础交通设施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避免交通违法和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发生。

  例如,当一个信号灯前的某个车道经常出现机动车强行加塞的现象,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这个车道的通行时间设置得不合理;当斑马线没人走,附近的绿化带里却被踩出一条小路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斑马线的位置设置得不合理。所以,建议在基础交通设施的设计建设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文明交通的主体是人。康立为代表认为,光靠处罚、整治,治标不治本,培养交通参与者的文明出行意识尤为重要。可以将道路交通法、文明出行等相关内容引入教材,从小培养守法、守规、讲文明的意识;还可以运用网络手段,通过热门微信公号、热门手机客户端推送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把文明出行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为。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监督,看到他人有交通违法或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时,不能视而不见应该进行制止,并运用舆论的力量,让交通违法者和有不文明交通行为者感到羞耻,从而避免再犯。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