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强劲、有序的无锡文学传统

发布时间:2018-12-06 21:58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无锡有没有自我的、地域意义上的文学传统?这个问题,显然有着绝对肯定的答案。

  只是,长久以来,这个答案一直被人忽视;或者说,这个肯定的答案,一直被这个地域——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具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的“鱼米之乡”——更为彰显的物质性概念所遮蔽。

  确实,无锡文学自有她的荣光。这种荣光,尤其表现在她所拥有的强劲、有序的文学传统。

  借着江南文脉论坛召开的契机,我们开列一张无锡文学家的重点名单,这张名单,按时间顺序,从东晋顾恺之始,迄于当代吴冠中。这张无锡文学的脉络图,虽然遗珠众多,但它的分量与光彩,放到任何地方,都足可让吾辈邑人自豪。

  顾恺之

  (348—409)晋人

  后世尊其为“中国画祖”,时人称之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顾恺之以大画家行世,其实,他也是一位诗史留名的大诗人。梁代钟嵘在其著名的诗学理论著作《诗品》中,将顾恺之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同列为“中品”,称顾恺之“文虽不多,气调劲拔”。“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顾恺之的《神情诗》,开启了无锡文学传统中文人创作的先声。

  李绅

  (772—846)唐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悯农》(之一)诗,类似于李白的《静夜思》,语言浅白而情真意深,此诗不仅成为中国诗歌史中的不朽经典,其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两句,已经是世俗文化中妇孺皆知的生活习语。

  蒋防

  (792—835)唐人

  曾被李绅举荐。《全唐诗》录存其诗12首,《全唐文》收录其赋20篇、杂文6篇。蒋防最为著名的,是他创作的传奇《霍小玉传》。该传奇是一出爱情悲剧,写长安名妓霍小玉与进士李益相爱,后李益变心易志,小玉死后冤魂化为厉鬼,使李益终身不得安宁。《霍小玉传》被前人推崇为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是“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取为剧材,写成《紫钗记》。

  蒋捷

  (约1245—约1305)宋人

  蒋捷是一位对时间极其敏感的诗人。他的传世名句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他的传世名篇《虞美人·听雨》,同样寄寓了对人生与时间的深沉感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生活于由宋入元的换代之际,他坚不仕元的人品,也受后人敬仰。

  徐霞客

  (1587—1641)明人

  “云中漫步”式的旅行家和文学家。少年即有“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之志,一生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徐霞客以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开创了中国旅游文学的崭新面貌,他的巨著《徐霞客游记》,学术界列其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陈维崧

  (1625—1682)清人

  陈维崧是自7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历史中伟大唐宋一脉传统的辉煌结束者。早慧、中年穷愁浪游、生命的最后三年成为《明史》修纂员的陈维崧,在其57年的生命历程中,仅词一项,现存就有1900多首。“自唐、宋、元、明以来,从事倚声者,未有如吾伯兄之富且工也。”(陈宗石《湖海楼词序》)——以此,陈维崧成为中国词史上创作最丰富的作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他:“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迹,填词之富,古今无两。”

  蘅塘退士原名孙洙

  (1711—1778)清人

  这个无锡人在文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编选了《唐诗三百首》。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中国文学作品选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选本,“几至家置一编”。据蘅塘退士原序说,他编选此书的最初动机,只是想以此代替“工拙莫辨”、体例不严的《千家诗》,作为给儿童读的“训蒙”读物,并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性效应。《唐诗三百首》收录77家诗,共313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其次是王维29首、李白27首、李商隐22首。蘅塘退士也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他在多地做过知县,“每去任,民皆攀辕泣送”。

  刘半农

  (1891—1934)现代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他于1926年出版的新诗集《瓦釜集》《扬鞭集》,使其成为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刘半农创作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已经成为汉语新诗经典。他也是汉字“她”的创造者。

  钱穆

  (1895—1990)现代

  他从20世纪初期的江南乡村走出,是靠自学成材的一代国学宗师。钱穆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中国史学四大家”。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1948年,钱穆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课余撰就的《湖上闲思录》,成为现代中国学术散文的代表。同为无锡人的许倬云这样表述:“中国近百年来,国运与文化,都一蹶不振。然而,几千年的文化精神,终究孕育了几位为中国文化作后卫战的学术巨人,宾四先生是最后走的一位。”

  钱锺书

  (1910—1998)现代

  学问深湛、举世公认的作家、文学研究大家。夏志清认为钱锺书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锺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他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成就卓著,推崇者冠之以“钱学”。钱锺书代表作品有:《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著名选本有《宋诗选注》。

  杨绛

  (1911—2016)现代

  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洗澡》,是杨绛文学创作方面的代表作品。《洗澡》以诙谐调侃的文字,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百态,刻画了世态人心,也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记忆,呈现出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一种“史的精髓”。2003年首次出版的散文集《我们仨》,以其真挚动人的内容感动了无数读者,该书销量已超100万册。

  吴冠中

  (1919—2010)现代

  被画名遮蔽的中国当代散文大家,中国当代散文史不可缺席的重量级人物。吴冠中的散文,质朴直率又摇曳生姿,其文恰如苏东坡所言,行于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出版过自传和众多散文集,其中,《水乡青草育童年》《婚礼和父亲》《他和她》《横站生涯五十年》等,已经成为当代汉语散文的经典。

  西班牙诗人阿莱桑德雷曾说:“传统是革命的同义语。”无锡文学这一强劲、有序的传统,像丰厚富矿,等待着后来者们前来挖掘,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永无止境的文学革命。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