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9 12:35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作者:王邦建】
童年时代的我对能听戏听歌的“戏盒子(收音机)”充满着神奇,但我家的经济条件还不敢买这“奢侈品”。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哥买来电阻、电容等零件,按照线路图焊接起来,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用矿石做检波器的最简单的收音机),须外接天线,带上耳机能收听到中央及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这是我家的第一件“电子产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有了自主权,那时我厂里有“浮动工资”奖金也多,我买了台四喇叭的收录机,插上盒式磁带,第一次听到了邓丽君的歌声。1982年我买回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清晰度虽不够高,屏幕时有“雪花”,接上外天线后,《霍元甲》等香港电视连续剧看得我们如痴如醉。当市场刚有彩电卖时,我买回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还买了一台录像机,欣赏到了许多港台文艺片。1986年,我从百货大楼买回了一台29英寸的彩电,晚饭后一家人一起观看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儿时喜欢的童话故事变成了彩色形象,真是大饱眼福。2008年我家的电视换成了43英寸的液晶彩电,较大的屏幕、更清晰地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2018年,一台五十五英寸的液晶大彩电安装在我家拆迁安置房的新房内,令居室熠熠生辉。我家五换电视,经历了从小英寸到大屏幕,从黑白到彩色,从“大屁股(显像管彩电后面凸出来一大块)”到超薄,从外接天线到数字电视,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时代的进步。
2006年,我买回了一台配置较低的家用电脑,从此写作不再埋头“爬格子”,舒舒服服坐在电脑椅上轻敲键盘的感觉真好。从事IT职业的儿子把他淘汰下来的电子产品给我“归我所有”,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等飞进了我家,我家的“数字化”迈上了新台阶,早就大大超越了父母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如今WiFi信号覆盖我家居室的每个角落,听歌听戏无需繁琐的磁带,随时随地能从手机、电脑里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出门在外,只需一部手机,不仅能通话、发信息、拍照录像,还能上网、付款、租车、遥控家里的空调、空气清新机……。我家的“电子产品变迁曲”,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宏大乐章中的一个小小音符,改革开放使千家万户普通家庭发生了巨变,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