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老年服务 长者版

提示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 正文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房子是我家走向富裕的一张晴雨表

发布时间:2018-10-19 12:19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作者:陆琴华】

  我参加工作那一年,也就是1985年,庄上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有不少还都住在用草苫在顶上的屋子里。等到我娶妻生子了,再回庄上一看,过去的草屋有不少被砖石结构的瓦房所代替。那是什么样的瓦房呢?迈开步子,东西左右量一量,不长,不宽,也不高,也不大,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宽只有四点八米的瓦房。记得那时这样的屋子上梁时的喜对子是:“长宽高组合绝配,福禄寿相连全荣。”我姐弟八个,上面是四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弟弟,有时一间屋放两张床,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了。一天,我从单位回到家里,父亲突然宣布:我们家要拆老房,盖新房了。

  这样陪伴我们住好多年的四米八宽的房子成了历史。那时庄上已经有不少人家都住上了八米宽的大瓦房。八米相对于过去的四点八米是什么概念?就是小巫见大巫。我们姐弟八人都从外面回来了,住在四米八宽的房子里说摩肩接踵一点儿不夸张。我们家要盖八米宽的房子了,我们欢呼雀跃,赞成父亲的主张。那时大包干已经不少年了,我们家有了一些积蓄。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在父亲的带领下,添置盖屋的材料。那时我们庄上还有采石场,盖屋都是用石头做地基,甚至砌墙也用石头。我们从采石场买来一堆一堆大石头,再请来石匠打磨,结果从采石场买来的石头全砌到了墙上。那用石头砌成的四面墙又厚又结实,风刮不透,雨淋不垮,说这样的屋子磐如坚石一点儿不夸张。当我们一家都搬进这八米宽的房子里时,觉得里面格外的宽敞,不要说放一张床大裸裸,就是放两张三张床也是绰绰有余。记得这样的房子上梁时的喜对子:“虎踞龙盘福乐宅,凤巢鹤乡安宁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几十年的采石场倒闭了,转而出现了砖瓦厂。瞧着从窑洞里扒出的一块块砖,鲜艳、彤红、整齐、结实和小巧,煞是可爱。父亲,还有我们突然觉得过去石头砌的房子又大又笨,还占据不少空间。那时我的孩子不仅大了,就连二弟、三弟、四弟他们也都步入娶妻生子的行列里来。假如把石头砌的墙所占据的空间省出来无疑是十分利好的一件事,而这件利好的事就是用砖来砌墙,来盖屋。这样几年前用石头砌的房子又拆了,等到要用砖来砌墙了,有人建议,为什么不把房子盖的宽一点呢?那时我家不仅有拖拉机、脱粒机、鼓风机,还有录音机、电视机,以及音响什么的。而所有这些机子的摆放都要有个固定的房间,这样我们家由过去八米宽的房子一夜之间变成了十米多宽的砖结构房子。来到这样的房子里,仿佛走进了过去公社的万人大礼堂,空旷无比,一览无余。喜对子:“筑华居怡然自得得之无愧,建新房含辛茹苦苦中有乐。”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我们很小时候就有的理想。那时电灯有了,电话也有了,这高楼大厦呢?还只能是梦里的情景。十八大以后,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对在外工作的我说:“你看,庄上不少人家都住进楼房。”原来父亲也想在他有生之年过过住高楼大厦的瘾。

  那时我在城里已经拥有两套住房,楼上楼下的生活于早变成了现实,于父亲呢?还有一段距离。为了圆父亲的楼房梦,我们姐弟几人一商量,又将过去十米包外的砖房拆掉,盖上了二层楼房。当这二层楼房即将竣工时,庄上来贺喜的不少,父亲高兴,我也觉得有面子,挥笔写下这样一副对子作为我们再一次乔迁新居的见证。这对子是:“营造华堂歌盛世,移居新屋感党恩。”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