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才交会|重量级嘉宾支招 留住人才,要靠一流人才生态

发布时间:2019-05-07 17:33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昨天,诺贝尔奖获得者马里奥·莫利纳、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剑春、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博士汪正平等7位重量级与会嘉宾接受记者专访,就人才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总的来说,他们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吸引人才以及如何将人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技术这几个方面。

  如何培养人才?打好高校人才基础

  诺贝尔奖得主马里奥·莫利纳非常欣赏和看好中国的人才引进,对于这次来锡参加才交会也感到很荣幸。作为墨西哥人,也是墨西哥第一个获得诺奖的科学家,他这些年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学生投入科学事业中,因而将教育作为近来研究的重中之重。他认为,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要让学生能够有主观能动性、有创新思想,只有打牢知识基础,才能够创新。在自己的研究中,他致力于教育模式的创新,用大量研究建立起新型的“智慧教育”模式,把AI、3D等技术融合到一起,在课上给学生直观化的体验。

  与马里奥·莫利纳相似,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博士汪正平也强调在高校教育中需要打好学生的基础。他表示,无锡在基础学科方面有点薄弱,通过跟东南大学,还有跟其他高校的合作,在高校培养学生时就要把人才的基础打牢,“如果基础打不好,以后做什么东西都做不好,所以在物理、数学等基础方面要做好。”

  而上海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程东从自己的领域呼吁给留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他指出,现在的留学生和过去不一样了,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和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他建议,国家对待海归要像对待国内大学生一样,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他觉得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海归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回国后经过一定的实践,再被派往海外,参与‘一带一路’进程,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群体。”

  乌克兰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尼古拉·尼切巴鲁克则带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说,该校之所以能为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源自于多年的积累。“我们学校成立于1953年,有89年的历史,从苏联时期就开始着重培养航空航天方面的人才,也是乌克兰唯一一所培养航天航空人才的学校。学校与许多世界知名公司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会。”

  如何留住人才?营造一流人才生态

  在嘉宾们看来,无锡在许多方面都对人才有着不俗的吸引力。汪正平夸无锡有山有水,地方美丽、环境好。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叶林觉得无锡是他梦里的江南。叶林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城市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反而是无锡这样的城市提供了比较宽松、宜居的环境,从创业角度看,二、三线城市的优点越来越明显了。他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对无锡的制造业有了比较纯粹的了解。“以前也来了无锡很多次,认识了很多人,就想在一起干一些事,希望建立一个制造业方面的研究院,包括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产品开发,希望给无锡经济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企业党委常委、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国科控股)副总经理张勇,带领团队在锡东新城创立国科苏南未来创新中心。在他的印象中,无锡有很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我很高兴来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感受到无锡创新创业的活力以及人才不断地集聚,应该说给我们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建设国科苏南未来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无锡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通过在前期沟通合作的洽谈过程中感受到无锡的各级领导对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以及勇于推动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勇气和魄力。

  除了好山好水的宜居环境,以及政府部门给力的支持外,想要留住人才还需要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用程东的话讲,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生态。他指出,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大力招才引才,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现在不少地方引进人才都是通过“项目加人才”的方式,这其实只能是一种短期举措,无法长久。想要更长地留住人才,还需要有配套的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奖励政策、户口政策,甚至住房政策等,这些都属于中期举措。而从留住人才和人才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讲,还要建立一个人才生态,这是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何为生态?程东解释,比如对人才的评估应该更客观,“更多的看能力,而不是仅看学历”; 比如能否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晋升不需要通过关系而是凭实力,通过努力,工资可以买房,子女上学不需要托关系找后门等等。”

  如何用好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必须让人才的技术变成企业的知识产权。”叶林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这样的金句。他表示,以前社会需要的是研发型人才,但是2000年以后,大学生越来越多,更需要那种能够做设计、研究以外之事的人才,“我们现在讲的设计不光是在学校里面的设计,而是设计的东西必须能够造出来,变成企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这一观点与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蒋剑春的不谋而合。蒋剑春说,科研成果应该转化到企业。“现在提倡产学研融合发展,从科研角度出发,科研人员应该怎么定位自己呢?”他提出,研究目标任务、获得专利和奖励,都不应该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所在。与企业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里面去,这才是好的导向,也是真正体现科研人员价值的所在。他表示,研究成果既要注重科学前沿探索,把论文写在学术的前沿上,也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把论文写在技术创新的生产线上,应该面向行业,来开展基础研究。

  张勇则建议搭建更多的舞台、创造更多的条件加强科学院和无锡市的合作。“一方面让我们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能够走进无锡,来了解无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的服务。反过来,地方企业家也有机会去‘淘’科技成果的宝。”他说,中国科学院拥有强大的科研大军,主要研究方向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地方的需求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在这里设未来创新中心只是一个开端,希望未来持续地加强双方的互动,能够把科学院的科技成果更多代入锡山区包括整个无锡市,这也是我们科学院的职责,因为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也是我们本身的职责所在。”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