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近悦远来,建天下英才向往之地

发布时间:2019-05-07 17:25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天下英才,顺大势而动,择佳木而栖,觅热土而居。当今世界,创新创业人才正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无锡迫切需要以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来实现创新要素聚合的裂变反应,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根固基。

  “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才花落谁家,考验的是城市留人的能力和实力。昨日众多专家关于引才、用才、留才的真知灼见更让我们明白,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无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构筑起人才工作新优势,需要拓宽人才流入的入河口,建造天下英才向往之地。

  

  蒋剑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果有效转化才能实现科研人员的价值

  30多年一直沉浸在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的蒋剑春院士,此次来到无锡,除了参加2019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与无锡相关单位共同研发米糠油相关的营养食品。

  米糠油,这是一种把稻谷加工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米糠,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取的稻米油。目前在国内多用于制造饲料、甘油、硬脂酸等工业原料。“其实米糠油中含有很多不同的营养元素,国际上已有国家经过研发,将其做成食用保健品,大大提高了其附加值。”蒋剑春透露,这次与无锡相关单位的合作就是针对米糠油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与开发。

  这并非蒋剑春第一次来无锡合作。很多年前,他就已和无锡牵过手。“嚼剩下的泡泡糖、口香糖中含有一种聚合物,可以回收再利用。”蒋剑春介绍,“我们当时做的就是把口香糖残渣变废为宝。”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技术转移和转化的比例。“无锡这些年来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首度合作之后,蒋剑春一直很关注无锡的发展。

  科研不能与产业、企业脱节,关在象牙塔里搞科研是不行的。在蒋剑春看来,有学术意义不等于有产业应用价值。“专利也好、奖励也罢,都不是科研工作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不是科研人员追求的价值所在。”蒋剑春认为,科研的目的是把成果转化到企业里面去,这才是真正体现科研人员价值的所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产学研融合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科研人员需要走出去,深入了解企业的现状,根据该行业的实际需求展开科研工作,不能仅仅根据一些理论,就轻易地进行合作。”蒋剑春提出,“只有掌握行业的需求,才能在科研工作上有所突破和进展。”

  “我国农业生产加工的剩余物很丰富,每年多达数亿吨,这是我们下一步希望重点研究的目标。”蒋剑春表示,由于原料天然和结构特异等特性,林化产品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其进行系统、合理、深度开发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林业研究的热点,也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内容,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基础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汪正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产业发展“刚需”呼唤规模化产业人才培养

  “要保持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无锡的关键着眼点应该在人才。”昨天,来锡参加2019才交会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汪正平,不断强调人才资源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无锡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但现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迎头追赶,想要保持优势,就要在行业的‘抢人大战’中占得先机。”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7-2018)》,到2020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将达72万人,但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存量仅为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预估达32万人,年均人才需求量约为10万人。然而每年全国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中,仅有不足3万人进入到本行业就业。

  汪正平分析,电子封装技术进入国内以来发展迅速,且正向中高端技术领域拓展。在此过程中,最难的不是芯片技术本身和资金问题,而是人才短缺问题。“相对行业发展的人力需求而言,国内高校目前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数量还不充足,无锡的行业发展面临着城市间激烈的人才争夺,特别是稀缺的高端人才。”

  汪正平观察到,无锡已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在规模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搭建产业发展所需的学术、教育平台。他建议,一方面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就掌握基础的实际应用型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人才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教育,而不仅仅着眼于技术本身。“即使掌握了不错的技术,如果基础科学储备不足,人才的未来发展就可能缺少足够的潜力。”汪正平说。

  

  张勇 中国科学院企业党委常委、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激发创新活力搭建更多“院地合作”舞台

  张勇任职的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经营性资产超过7600亿元,2018年销售收入达4320亿元,投资的基金总规模为1800亿元,监管了约800家企业。作为这样一家“巨无霸”企业的领导,他对无锡的创新创业环境印象深刻,“这次来参加‘才交会’,亲身感受到无锡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他介绍,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的国科金服和锡山区锡东新城的商务区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当地建设中国科学院苏南未来创新中心。张勇说,在前期沟通和合作洽谈过程中,感受到无锡各级领导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勇气和魄力,给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张勇建议,无锡要搭建更多的舞台、创造更多的条件,来加强中国科学院和无锡市的合作。无锡是民营经济创新活力非常强的地方,应该有更多的平台让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走进无锡,了解无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服务。同时,这些平台也可以让无锡的企业家们有机会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从中“淘宝”——淘科技成果的宝。他说,中国科学院监管的企业有800多家,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其中大多数是伴随着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出来的科技型企业,绝大多数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无锡的产业发展方向非常契合。张勇希望和无锡市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条件,让这些企业更多走进无锡、了解无锡、认识无锡、爱上无锡、扎根无锡。

  

  尼古拉·尼切巴鲁克 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技术科学博士、教授、校长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五次造访中国,其中两次做客无锡,对这个城市,尼古拉·尼切巴鲁克已不陌生。作为2019才交会嘉宾再次来到无锡,尼切巴鲁克希望未来能与更多无锡本地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

  由尼切巴鲁克担任校长的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培养了乌克兰国内80%的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来到无锡这个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优先承接发展产业之一的城市,尼切巴鲁克看到的是广阔的合作前景。今年3月,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代表访问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就已探讨了两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航空航天产业联合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可能性。

  近年来,无锡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而国内该领域人才相对稀缺,尼切巴鲁克建议无锡应注重对行业人才的培养。“航空航天产业所需技术比较复杂,除了航空发动机,还涉及高分子材料、电脑信息技术甚至机电维修等。这些领域的人才都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尼切巴鲁克看来,产教融合是培养航空航天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其所在大学成为乌克兰航空航天专家摇篮的秘诀。据介绍,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几乎所有专业都与相关行业内的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超过一半的学生毕业后进入这些企业工作,“几乎是订单式培养行业所需的人才”。不过,尼切巴鲁克认为,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某一家企业跟某一个院校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把企业需求和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两个需求结合起来,搭建企业和学生双方可共同获益的平台。

  

  程东 上海英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招才引才拼的是城市软环境

  除了房子、车子、票子,拿什么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实很多人才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的软环境。”一说起这个话题,多年来从事海创工作的程东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了招引人才,大家各出奇招,从物质奖励到落户政策,再到购房优惠等等,目的只有一个,让人才留下来。而在程东看来,有的城市用重大项目来吸引人才,有的城市用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这些都只具备短期、中期的效用。“一个城市想长期具备对人才的吸引力,更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程东说,人才发展需要谋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职务晋升、科研环境、成果转化等,才是让人才愿意长久留下来的最大动力。譬如,科研人员更看重的是自己辛苦研发出的成果能否落地。如果其他地方转化不了,无锡能转化,科研人员自然就愿意留下来了。“要让人才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软环境比工资等更重要,这是把人才引进和稳住的重要因素。”程东坦言,从留住人才和发展人才角度来讲,生态很关键。

  这几年,海外留学回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尤其是一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有的是围绕某个科研方向或某个领域,由一个领军人物带领一批小伙伴回来集体创业。在程东看来,这是个好趋势。很多创业者不仅自己回国创业,而且还架设了一座与海外人才联系的桥梁,不断地将海外人才引进来,形成“以海归引海归”“以人才引人才”集聚的独特现象。

  “如今,海归回国已成为潮流。”程东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是解决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帮助这些长期在海外学习深造与工作的海归们,尽快适应国内的“水土”。此外对待回国的留学生,程东建议,能给予和国内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的政策,如对应的就业指导中心,引导他们走向国内企业。“企业走向国际化需要海归人才的储备,这些留学生回国后,若能在国内企业经过一定的实践,再被派往海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程东说。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