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无锡人写字画画为何这么牛?

发布时间:2018-12-05 22:22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著名画家尹石曾说,谈中国美术史,就离不开江苏美术史,谈江苏美术史,就离不开无锡美术史。离开了无锡这块风水宝地,就不要谈什么江苏美术、中国美术了。尹石的话并不夸张。因为在古代,江苏占据中国美术的霸主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无锡又占据了江苏美术的半壁江山。

  毫无疑问,在悠远、厚重而多元的江南文化中,传承至今的书画文化是灿烂而有活力的一章。12月4日,首届江南文脉论坛九大平行分论坛之“江南文脉——中国画·书法艺术之古韵苏风”将在无锡迎来一场关于书画文脉的智慧碰撞。那么作为公认的“书画之乡”,无锡人不管是写字,还是画画为什么会这么厉害?业内人士如此解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书画家

  自古以来,以无锡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诞生了数不清的文化名流、画坛巨擘,东晋顾恺之、元代倪云林、明代王绂以及20世纪诸多大家。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导邵大箴认为,这些大家的艺术成长经历与江南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富饶的物产、繁荣的市场交易以及地域的文化基因关系密切。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锡书画文化也是由地域生态、人文环境所孕育的。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地处南北交汇处,与外界有着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邵大箴是镇江人,同样出生于江南的他,对这一地区艺术家在理论和创作上表现出的一个鲜明特征感同身受,这就是“艺术个性鲜明,不随波逐流”。

  艺术创作中个性非常重要,成为大家更要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和更加鲜明的性格。然而在邵大箴看来,支撑其个性的是丰厚的文化修养。江南文化圈里产生的大书画家,无一不是有全面文化修养,且执著于艺术理想。顾恺之今存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倪瓒从小饱读诗书,书法、绘画、诗词成果丰硕,著有《清閟阁集》。王绂的《书画传习录》以读经书来助画学。徐悲鸿不仅画艺精湛,还留下了《中国画改良论》《美术之起源及其真谛》《新国画建立之步骤》等重要艺论。吴冠中特立独行的个性是现代中国美术的闪光点,他不仅是自立门户的艺术大家、美术教育家,也是有个性的散文家。

  邵大箴总结无锡地区的艺术家有着明确的艺术主张、创作兼收并蓄、留洋而不崇洋。无锡人兼有北方人的刚毅和南方人的灵巧,文化观念比较开放,艺术上不保守。从古至今,从无锡走出去的艺术家很多。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敏感于外来文化,融汇中西,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推进中国书画语言的革新。“儒雅品格是在这个地区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们创作的又一特点。”邵大箴分析,程及在美国生活数十年,仍然保持着中国艺术家温文尔雅的气质。即使像吴冠中这样带有前卫观念的艺术家,即便他不断突破传统和固有视觉经验,他的作品中仍然充盈着一种修养,一种儒雅、一种美感。

  无锡书画传承脉络清晰

  尽管长期以来无锡书画大家辈出,高峰林立,无锡作为“书画之乡”为世人所公认,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归纳推介,造成了无锡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与其辉煌的艺术传统和实践不相吻合的局面,有其“实”而无其“名”。而作为文化发展脉络的文脉是最深刻的城市肌理,需要梳理、滋润、壮大和凸显。鉴于此,2011年,无锡全面启动创立“太湖画派”,以“画派”的概念梳理一千多年来的无锡书画文脉。曾参与“太湖画派”北京学术研讨会的现中央美院副教授于洋提出,以往的地域流派往往是断代性的,比如吴门画派、娄东画派,而“太湖画派”所展现的是纵向贯穿、一脉相承、源源不断的结构。

  这一脉络十分清晰: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和“点睛”说;倪云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逸气说”;“明代墨竹国手”王绂集前人大成而自成一格,影响深远。此后,邹一桂、秦炳文、秦祖永都是十分杰出的画家。到近现代,无锡地区先后涌现了吴观岱、胡汀鹭、徐悲鸿、钱瘦铁、杨令茀、贺天健、周怀民、钱松喦、吴冠中、顾坤伯、陈旧村、诸健秋、秦古柳、杨建侯、黄养辉、董欣宾等众多书画大家。他们注重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继承又创新,使无锡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书画重镇。1924年,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无锡美术专门学校在无锡诞生,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不管是无锡市美协主席梁元,还是无锡市书协主席王建源,他们都很清楚,推出“太湖画派”目的是为了艺术血脉的传承。无锡市美协现有成员约六百人,无锡市书协现有成员八百多人,本土书画创作很是活跃。从1984年恢复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每届都有无锡美术家作品入选与获奖。近年来,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上,无锡书法家入展人数在省内名列前茅。楚默更是两次摘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东晋至今,1700年来,无锡书画文脉以传神写照的理念、清丽苍茫的风格、笔墨精到的技巧、意境丰赡的艺术效果以及包孕吴越的开放姿态,形成了独特的书画个性,在中国书画史上烙下了鲜明的“无锡印”。

  无锡人书画鉴藏也很强

  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注意到,收藏鉴赏与创作研究的结合,是无锡书画文脉中的一个亮点。元代倪云林不但是书画大家,而且收藏法书名画,自觉以书画收藏传承文脉并推动创作。明代无锡书画鉴藏家华珵、华夏、华云和安国,是沈周、文徵明的朋友,他们以自己的收藏促进了江南画坛的继承和创新。清末民初裴景福家的收藏,也为无锡画家汲取前贤艺术提供了便利。近代董欣宾、钱绍武的老师,山水画家秦古柳,也收藏研究书画碑帖。久居北京的著名画家周怀民,善画芦塘、葡萄,以“周芦塘”“周葡萄”著称,他同样富于书画收藏,后捐给了家乡无锡。

  中国美术学院在读博士,无锡博物院副研究员、书画保管王照宇致力于明代安国家族书画收藏研究,现有了最新研究成果。安国,字民泰,号桂坡,明代中叶无锡地区最著名的书籍出版家,古物、古籍与书画收藏家,明代嘉靖年间全国有名的富豪之一。王照宇表示,安家的书画收藏主要集中在安国生活时期,即15世纪后期这段时间。其家族收藏主要从安国本人开始,而后又延续到其曾孙安绍芳一代,但规模已大大缩小。安国家族的藏品主要以古代绘画为主,书法不多,偶尔有一些古籍。此外,安国家族的藏品上都没有题识,只有鉴藏印章,而且他们的钤印都体现出十分注意保护藏品的特点。

  据王照宇研究发现,绘画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后(台北本)拖尾沈周跋文后的隔水处,有两方安绍芳(字懋卿)的印章:“安绍芳印”白文方印和“懋卿父”白文方印,且后者与安绍芳《仿倪瓒〈疏林远岫图〉》(无锡博物院藏)上的“懋卿父”白文方印相同,说明确属安氏印信无疑。“这是多数研究者不曾提到的。”王照宇表示,在中国书画收藏史上,就古书画收藏的数量与质量而言,安国家族确实不能与同时期、被戏称为“盖章狂魔”的嘉兴项元汴相比,但《富春山居图》曾被安绍芳短暂拥有过,仅此一件就足以使无锡安家的收藏品味傲视群伦。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