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决战四季度,无锡高新区拉满项目招引、建设“进度条”

发布时间:2023-11-21 17:18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年关将至,全年各项任务也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当前,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正咬定全年工作目标不松劲,为交出年终出色答卷奋笔疾书。

  11月13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在三季度“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活动推进大会上表示,当前,各项工作已经进入了加速冲刺、读秒冲线的关键阶段,全区上下必须昂扬担当的精气神、提高举措的颗粒度、增强落实的穿透力,把主题教育成果,加快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强大动力。

  基于此,步入2023冲刺收官的关键时期,高新区(新吴区)达成全年目标的支撑点又是什么?

  “双招双引”火力全开

  如何在四季度这个闯关决胜局力争最好结果?

  项目引进、建设毋庸置疑是高新区(新吴区)决战“收官季”的重头戏。

  紧扣“6+2+X”现代产业集群,高新区(新吴区)各板块各部门千方百计招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一批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先后落地建成。

  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三期等1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100亿元,涉及高端光芯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科创载体等领域;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等35个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总投资超150亿元,涉及高端装备、新材料、特殊食品、科创载体等领域;无锡高新区新港集成电路装备零部件及材料产业园开园,项目总投资9.8亿元、占地150亩,聚焦集成电路这一地标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整机设备、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的研发制造。

  在强化“双招双引”的同时,高新区(新吴区)在推动项目落地上狠下苦功,推动形成“加快新开工一批、加快竣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加快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

  前三季度,6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2.9亿元,完成率185.9%,总量全市第一,占全市各板块总量的42.5%;61个市级项目完成投资307.44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占全市的23.2%;投资完成率97.6%,超时序进度22.6个百分点。计划新建项目25个,已全部开工;计划竣工项目17个,已竣工15个。

  另外,锚定“争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新目标的高新区(新吴区)正走出国门,加大外资招引力度,不断彰显“国际锡”与欧洲携手共赢的澎湃动力和巨大潜能。

  9月17日-23日,高新区(新吴区)经贸招商团赴德国、意大利开展经贸招商活动。赴欧期间,先后在德、意举办2场招商推介会,拜访10余家集团公司总部、重要机构、科研院所,与50余家当地企业进行座谈,成功签约了西门子、Sensitec、洪塞尔等3个先进制造项目,总投资近6亿美元,并开拓了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高端商贸等5个全新项目。

  11月8日,在高新区举行的2023中欧(无锡)产业创新合作大会上,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启动,三大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签约总项目28个,其中新签约欧洲重大产业项目1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近20亿欧元,项目建成后年预计新增产值350亿元,涵盖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据规划,无锡中欧产业创新区建成后,将集聚欧洲跨国公司项目100家以上、欧洲科技创新企业200家以上、欧洲产业创新中心10家以上。

  进入四季度,高新区(新吴区)重大项目建设“冲刺跑”,加大吴越文化数字科创谷、无锡交响音乐厅、华虹二期等各类各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动3个重大项目竣工验收,确保完成省市重大产业项目投资315亿元的目标。

  打造投资创业首选地

  栽好凤凰树,引得凤来栖。产业“多点开花”是高新区(新吴区)“出实招”的体现。

  作为产业强区,高新区(新吴区)重大产业项目多、投资金额大。推动重大项目“加速跑”,高新区(新吴区)创新服务举措,实施“三提三即”改革,通过评估论证再提前、审批服务再提效、验收发证再提速,实现重大项目策划即入库、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用。

  同时,高新区(新吴区)还通过“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两个专班,进一步优化全链条项目服务、强化全周期项目管理,统筹配置各功能区资源要素,千方百计强服务、保进度、促达产,为全区长远发展增势蓄能。

  作为研发和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自动化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江松科技在3年前曾享受“拿地即开工”,在今年投资建设二期项目时企业提出相同要求后,高新区(新吴区)相关部门全力支持,生产线二期领取土地证后4天再获“拿地即开工”五证联发。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吴区)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出“多图联审”“多证联发”“多证合一”“告知承诺”“分段施工许可”等“小而精”实用举措,全面实现省、市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工进度比以往平均提速70天。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聚焦构建最优的政策体系、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高新区(新吴区)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

  无锡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依托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全面整合“照、章、税、保、金、银”等开办事项,新办企业登记实现“一个环节审批、一个工作日内办结、零费用开办”常态化。完成26件“一件事”专区建设,将“开办便利店”“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延伸至街道运行。开办企业便捷,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无锡高新区累计新登记经营主体19475户,其中新设内资企业6526户、同比增加8.35%。

  营造更优创新生态

  科创的基因始终深藏于高新区(新吴区)的城市血脉,并一路引领全区发展前行,支撑区域内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落地成“金”。

  “近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争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创新实力进一步夯实、创新主体进一步活跃、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创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力和区域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崔荣国在今年无锡高新区科技人才创新大会上说道。

  去年以来,高新区(新吴区)发布《无锡高新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行动纲要(2022-2035年)》,加大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重大项目等引进力度,实施“1+N”创新政策体系,并出台“人才强区”黄金12条。

  目前,全区正全力实施“四个提升”工程,即: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企业;提升高端辐射力,加快布局高能级平台载体;提升创新策源力,加快汇聚高层次科技人才;提升环境感召力,加快构筑高效能的创新生态。

  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高新区(新吴区)不断扩容科创企业规模,全力拔高科创企业能级,打造更多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关键领域“隐形冠军”,加快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眼下,高新区(新吴区)新招引科技企业2017家,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二。全区累计获认各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434家次,占全市比重22%。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7家,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3家,均居全市第一。

  提升高端辐射力方面,高新区(新吴区)深入实施“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全力加快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建设,聚力建设朗新科技产业园(二期)等龙头园区,全年争取省级以上孵化品牌2个以上,建成高品质孵化载体100万平方米以上。

  另外,在提升创新策源力方面,11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与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材料与成形技术研究所和江苏通流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先进材料成形与制造团队和无锡骄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航空航天产业合作签约,进一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为推动高新区(新吴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新吴区)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建设异地创新中心,建立MEMS先进感知研发中心、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北京大学无锡电子设计自动化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从基础科学到前沿科技,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华业天成、金风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进驻并集聚在这片热土上,一座科创之城呼之欲出。

  在决胜全年收官战之际,高新区(新吴区)在四季度黄金施工期,拉满项目建设“进度条”,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