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English EN
手机客户端 无障碍浏览 长者版

提示

激发更澎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3-07-10 15:24 文字大小: [ ] 浏览次数: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共谋共治、共拼共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重大成就,作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的生动表率。后疫情时代,在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各地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有效应对挑战中抓住新机、开拓新局,以核心区域的“稳”和“进”为全国多挑担子、多作贡献,找准“发力点”、启动“快捷键”,调动和激发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是重要抓手。

  建立区域协作的利益共享机制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跨区域合作将成为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的弱化和缺失,会直接影响区域合作一体化进程。以往偏重行政力量主导,不计得失或弱化成本考量的合作模式注定难以持续。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作为不同地方主体在区域合作过程中平衡、协调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是突破现有制度瓶颈、激发区域经济合作新动能的有效途径,亟待破局。对于无锡来说,要敢于在长三角第一个喊出“最佳合伙城市”口号,秉持“你的项目,我愿配套”“你缺什么,我补什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率先在长三角营造出“合作首选无锡、配套想到无锡”的区域化首发效应。

  建立区域产业布局的差异互补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仅是发展模式的再造,更是认知和思维的刷新。一体化发展五年来,区域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各地积极布局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尤其是在争取重点领域科研院所、国家大科学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竞争激烈,城市间总体上同向竞争大于纵向协作,主动错位发展、积极优势互补的格局尚未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因此,要在更高层面遵循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规律,引导产业科学布局、协调跨区域竞合关系。各区域要审慎研判,科学发展,防止和规避零和博弈甚至盲目攀比造成的资源配置内耗浪费,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效发展,要力争实现多级共兴、全域发力,构建首位城市一马当先,多翼区域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梯次跨越的发展态势。对于无锡来说,首先要摸清、厘清、捋清自身的产业布局,而且要不断细化产业地图“颗粒度”,主动在同向竞争的大赛道中找到具备发展优势的细分赛道,主动在发展方向上进行错位,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合质量,使产业地图真正成为精准招商的得力工具和要素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

  建立区域合作的市场化对接机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同向发力,避免出现“政府热、市场冷”的问题。

  在区域一体化问题上,面广量大的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是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也应该是推进一体化的主体,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负责搭平台、建机制、造生态,从政、商、企多维度建立接轨机制,其他由市场高效解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才是主角,真正应该发挥主体作用的是企业。政府要在制定杠杆效应好、乘数效应高的市场化对接机制政策上做文章,在打造高效便捷对接平台上下功夫,调动、激活各市场主体的活力,积极营造政府搭台、企业对接、市场配置的生动局面。

  对于无锡来说,要率先解决一体化合作宏观政策多、实施细则少、市场主体没有路径遵循的问题。具体来说,应出台企业飞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飞地经济”合作,鼓励无锡企业到上海搞“研发飞地”,吸引上海来无锡搞“产业飞地”的双向模式是重点突破方向。(李 湛:无锡市人社局)

来源:无锡日报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问答知识库
灵锡APP
锡企服务平台
回到顶部
收起